美國麥當勞計劃出售持股約50%的日本麥當勞控股公司的部分股權,已開始接觸日本商社和國內外的投資基金。麥當勞是一直借助重視效率的美國式經營而實現增長的巨大連鎖企業,但在世界範圍內,發展勢頭籠罩陰影。尤其目前日本業務低迷明顯。麥當勞似乎希望吸收外部經驗,尋求從美國式經營轉向當地主導經營,以推進經營重建。
在日美麥當勞資本關係將調整的消息在市場上出現的12月22日,日本麥當勞控股的股價一度下跌8%,降至2710日元。另一方面,在21日的美國股票市場,美國麥當勞的股價則時隔3個交易日出現反彈,比上週末上漲1%,以117.69美元收盤。股價反映了日本的困境以及減少對日本干預的美國總公司獲得的益處。
日本麥當勞2015年1~9月現有店銷售額由於混入異物問題的影響,下降了20.2%,出現大幅下滑。與同一時期的澳大利亞(增長7.1%)和英國(增長5.2%)等形成對照。
在表現強勁的國家,通過自主措施擺脫美國式快餐連鎖模式並取得成功的案例非常突出。在澳大利亞,引進了可自由選擇麵包和蔬菜等配菜的觸摸面板式點餐。顧客能根據自己喜好選擇漢堡包的服務深受消費者好評。
在麥當勞老家美國也引進了同樣的終端。在紐約中心的一家麥當勞店,「20~30多歲的年輕人開始光顧,説‘與以前的麥當勞完全不同’」,店長里西阿•索特(音譯)表示,銷售額在引進後增加了2成。此外,還採用了符合健康要求的食材和地區限定功能表,美國7~9月現有店銷售額增長0.9%,時隔2年轉為了增長。
在日本,對這種健康意識的應對和改變統一功能表等措施推進緩慢,令消費者感到厭倦。截至11月,顧客人數連續31個月減少。
對此進行反思,轉向擺脫美國模式的行動正在逐步啟動。自2006年前後起全面開始的24小時營業自2014年起逐步縮小。今年秋季,推出了採用長野縣産巨峰葡萄等日本食材的限定商品。
但是,這些措施的成果仍未明確體現到業績上。美國麥當勞似乎希望將經營交給基金等,推進經營模式的本土化,以加快復甦速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