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商業/消費 > 雌雄莫辯?無性別時代來臨

雌雄莫辯?無性別時代來臨

2016/03/04

PRINT

  「無性別」、「性別交叉」、「去性別化」等關鍵詞正在成為全球模特界的新風潮。具體是指超越服裝設計和分類時沿用的性別差異概念,在男裝中使用偏女性化的顏色和麵料,相反在女裝中使用男性化的硬朗線條和圖案,是一種自由的創作思想。同時,「無性別」作為一種與他人混穿衣服、更為經濟的生活方式而受到關注。無性別似乎可以成為解讀現代社會關鍵詞。

中性服裝和無性別模特在時尚界掀起新潮流
  「模特界從未出現性別差異如此接近的時期」。在2015年倫敦、米蘭、巴黎和紐約的四大春夏男裝發佈會上,各大品牌紛紛颳起了無性別時尚風。

  花朵刺繡的紅色上衣、透視蕾絲襯衫和誇張的蝴蝶造型針織衫等,是古馳(Gucci)2015春夏的男裝新款。而這些看起來偏女性化服裝由男模特們在T臺上進行了展示。聖羅蘭(Saint Laurent)也在男裝秀上發佈了花朵圖案的開衫毛衣、糖果色的夾克等偏女性化的服裝。Theory則別出心裁,讓男女模特穿著相同的衣服亮相T臺,表達了一種不受性別制約的設計風格。

  所謂男性化是什麼?什麼又是女人味呢?時尚界的固有概念在不斷被瓦解。

  「無性別從2、3年前開始興起」。日本時尚雜誌《WWD JAPAN》的代理總編輯村上要説。「在巴黎等時裝秀上最開始出現雪紡和蕾絲布料的類似女士罩衫的男裝時,我曾經覺得有點兒不解。」

  但是,這種潮流迅速席捲了整個時尚界。

  女裝秀上也開始出現了使用男裝布料的大碼服裝和不收腰的裁剪風格。女裝開始出現偏男性化的設計。

  迪賽(DIESEL)在2015年夏季推出了男女通用的設計産品。具有中性氣質的女模特更是一夜爆紅。

  無性別、性別交叉、去性別化、無性別差異(gender free)、性別轉換、中性……。這些代表著新潮流的詞語開始在時尚界頻繁出現。

  無性別潮流産生的原因有二。一為設計師成熟地創造性,二為消費者求新的消費意志,以此為導向的業界和市場發生了變化。設計師對時尚的把握和敏感已高度成熟,突破了性別差異的禁區。對於已經厭倦了現有時尚風格的消費者而言,無性別是非常新鮮的存在。

  日本國內的零售業和消費者的實際購物行動也正發生著變化。伊勢丹新宿店的紳士館從2015年夏季已開始按照無性別的理念調整了商品的陳列和構成。伊勢丹表示,「一些男性顧客會購買像女帽的寬沿帽子」。買女士商品的男性顧客、買男士商品的女性顧客屢見不鮮。

  同樣,在東京和大阪的阪急商場紳士館、西武池袋店等商場,無性別也成為最潮的時尚風格。看女性時尚雜誌的男性和看男性時尚雜誌的女性也不在少數。

  在東京從事顧問工作的田中英樹(45歲)和妻子會互相換著穿他的男士毛衣和大衣。在看了收納書籍《斷捨離》之後,田中認為「極簡的生活方式很舒服」。如此一來,夫妻二人的時尚風格變得更加寬泛,兩人都能穿的衣服也能捨得去買更貴的,生活成本反而降低了。

  據日本的家庭支出調查顯示,每戶家庭在「服裝鞋襪」上的支出最高的年份在日本泡沫經濟末期的1991年,每戶平均花費30萬2318日元(約合人民幣17,173.44元)。而到2014年降至15萬3584日元,少了將近一半。消費者的節約理念似乎也促進了無性別時尚的興起。

  日本設計師川久保玲從80年代就以自創品牌CDG( Comme des Garcons,像少年一樣)參展巴黎時裝周。她的作品否定了強調女性身體曲線的性感服裝,打破了性別差異。《WWD JAPAN》代理總編輯村上要表示,「現在流行的無性別並沒有如此反抗、憤怒等激烈的情感在裏面。反而包含著一種‘男女兼用’的柔和思想。」

  由於網路的普及和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扁平化」使一些固有概念變得越來越曖昧。無性別或許正是時代變遷的一種象徵。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小林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3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17
投票總數: 3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