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酒類銷售開始遭遇強烈逆風。為了降低酒精對健康造成的傷害,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設定數字目標,其中包括敦促各成員國將酒類消費量削減1成等。俄羅斯計劃擴大限制銷售的範圍,而法國為實現財政重建則將大幅提高啤酒的稅。今後,這些因素將擠壓大型酒類廠商的盈利。
 |
資料圖片 |
作為癌症和心臟病等「非感染疾病」的預防舉措,世衛組織制定了計劃以減少吸煙者和運動不足者。在飲酒方面,各成員國已就設定數字目標基本達成了協議,其中包括到2025年削減「損害健康的飲酒」行為,將每人平均酒精消費量削減1成等。這些計劃將力爭在明年春季召開的大會通過。
據WHO統計顯示,過度飲酒導致的疾病、事件與事故的死者在全世界每年將達250萬人左右。2010年WHO通過了包括限制銷售時間和禁止通過促銷活動向未成年人銷售等限制酒類銷售的新方針,還呼籲各成員國引入限制飲酒的政策。有分析認為,雖然新的數字目標不具備類似條約那樣的強制力,但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各國加強對酒類的限制。
酒精依賴症患者眾多的俄羅斯將自2013年起在原則上禁止在車站小賣店等公共設施內銷售啤酒。俄羅斯此前已經對伏特加酒等酒精含量高的酒類進行限制,而今後將適用於曾獲得伏特加酒替代性需求的啤酒。此外,包括網路在內的媒體廣告也將全面禁止酒類廣告。
另一方面,法國政府則計劃將啤酒稅在目前的基礎上提高約160%。希望以此開拓財源,控制財政赤字。據悉,法國通過增稅每年有望增加5億歐元的稅收。由於相關法案經國民議會(眾議院)通過後遭到參議院否決,目前兩院正在進行磋商。
如果法國按照上述法案對啤酒增稅,從商品價格來看,喜力將上漲20%,而嘉士伯將上漲15%。嘉士伯首席執行官韋耀國(Jorgen Buhl Rasmussen)説:確定將對市場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原克彥 日內瓦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