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商業/消費 > 南韓便利店「擺脫日本」

南韓便利店「擺脫日本」

2013/05/20

PRINT

    「一切均無可奉告」,日本的便利店連鎖企業「全家」(Family Mart)相關人士在被問及5月上旬與南韓企業簽訂的協議時如此表示。「全家」的海外店舖數量超過1萬2千家,僅次於排在首位的7-11,在日系便利店進軍海外方面處於領跑地位。如今,在佔其海外店舖數量6成以上的南韓卻發生了異常變化。

首爾的「全家」便利店招牌上醒目地寫著「CU」的文字
   去年夏季,當地加盟(FC)商宣佈將店名改為「CU with Family Mart」。自1990年在南韓開出第1家店舖以來,「全家」一直與加盟方普光集團齊心協力擴大店舖規模,截至去年6月已經達到7千家以上,躍居南韓首位。

    但是,普光提出從全家公司「獨立」。該公司把合資運營公司的名稱從「普光全家」改為了「BGF零售」。店舖招牌在5月之前也基本改變完畢。「CU」的文字得到凸顯,「全家」標識則縮小到被忽視的程度。「未來必須打造南韓模式的便利店」。BGF會長洪錫肇這樣解釋更名的理由。

    在與日本同樣面臨人口增長乏力問題的南韓,新開店舖的空間很小。BGF表示減少「全家」色彩,「更容易進駐以日本便利店身份難以進入的公共設施」。

    隨著更名的進行,「全家」的出資比例反而從23%提高至25%。兩家公司均強調事情圓滿解決,但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三星電子、現代汽車、浦項製鐵公司(POSCO)……,以往曾接受日本企業技術援助的南韓企業都在合作期內加強了獨立性,進而很快成為了日本企業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洪錫肇説,「成為南韓第1只是第一步」。去年,BGF的銷售額約為3萬億韓元,而到2020年,將提高至10萬億韓元。南韓流通行業相關人士説,「拓展海外市場當然將提上日程」。日系便利店行業或許也將面臨與「親手拉扯大的孩子」在海外展開競爭的局面。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3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1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