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食品企業正通過加強與中國頂新國際集團的合作在中國市場展開攻勢。朝日集團控股株式會社(GHD)將通過11月份成立的奶粉等合資公司進入加工食品領域,卡樂比則委託頂新拓展銷路,向中小商店推銷,希望把日本的産品開發與生産技術和丸紅也出資過20%的頂新行銷及物流網路結合,加速開拓被認為達到40萬億日元的中國食品加工市場。
在中國爆發大規模反日遊行過去一年多之後,日本企業受到的抵觸也已減弱,産品銷售正在逐步恢復。日本各食品企業希望通過與熟悉中國市場的的頂新集團加強合作,儘快推動此前陷入停頓的中國市場。
朝日集團控股11月份將與康師傅的下屬公司合作,分別在上海和杭州成立生産嬰兒奶粉和塊狀點心的合資企業。資本金合計約8.5億日元,朝日集團控股旗下的和光堂和朝日食品與保健分別出資一半以上。計劃2014年起向當地的超市和連鎖店提供自己品牌的産品。
産品面向中高收入階層,5年後加工食品的合計年銷售額將提高到150億日元。儘管朝日控股已經出資康師傅的飲料業務,但雙方關係較為疏遠。朝日2012財年(截至12月)在中國的營業額為110億日元,其中啤酒佔較大比重。通過合資進入加工食品領域後,中國業務將正式步入增長階段。
卡樂比正在中國生産銷售零食點心「加卡比」。12月份將推出更廉價的商品,重量30克,比目前略少,價格為3~3.5元,降低一半左右。該公司準備希望和康師傅的泡麵及紅茶放在一起銷售,從而將經營商店擴大到約4萬3千家,可比目前增加1萬家。
卡樂比還考慮2016年前在中國的西部地區建新工廠,到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將銷售額提高到500億日元,達到目前的50倍。
日本Primaham與康師傅旗下投資公司等成立的年産7000噸火腿香腸的工廠也將在年內投産。估計第一年的銷售額為60億日元。
據英國歐睿資訊諮詢公司預測,2013年中國加工食品(含酒類和清涼飲料)市場約40萬億日元,同比增長20%。中國市場對日本企業的安全、高品質的食品的需求不斷擴大。但競爭也更加激烈,營業與物流的門檻很高。大和證券的首席分析師山崎德司指出:「與當地大型企業合作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通過合資的出資比例等掌握主導權,最大限度地利用對方資産,這一戰略非常重要」。
持有頂新20%股份的伊藤忠商事也支援各公司的中國業務。除卡樂比外,日本的可果美、不二製油、日本製粉等也都與頂新成立合資公司。除市場行銷外,伊藤忠商事還提供財務等方面的支援,牽手各公司與頂新的合作事宜。
頂新集團是和日本企業一起在大陸成長起來的台資食品企業。集團的核心是在香港上市的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頂新作為第一大股東持有康師傅33.60%的股份,而第二大股東日本三洋食品則持有33.17%的股份。在公司6名內部董事中,有3名是由三洋方面指派的。康師傅能在中國泡麵市場上高居第一,三洋食品也功不可沒。
頂新原本起源於台灣中部彰化的一家小型油脂廠。第二代董事長魏應州等兄弟4人為尋求公司騰飛的機會,於1989年進入中國大陸。
以泡麵的成功為立足點,頂新逐步進入飲料和零售點心領域。通過汲取伊藤忠商事和朝日集團控股等日本企業的經驗技術,不斷創造出符合中國市場的産品。
美國百事公司去年將中國飲料業務交給康師傅,也是因為看到該公司多次與日本企業合作均取得成功。但也正是因為與日本企業關係密切,康師傅在去年秋季反日遊行時被視為「日系企業」而受到嚴重衝擊。
作為香港股市上的優質股,康師傅已經晉身為恒生指數成分股。目前的市值約1.4萬億日元,已經可以與伊藤忠和朝日等日本的主要合作夥伴並駕齊驅了。
(川瀨憲司 香港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