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將勸説盜版商,如果他們停止非法盜版活動,將可以獲得正版的放映權」,在海外實施反盜版行動的日本業界團體——內容産品流通海外促進機構自2年前起改變了以往一味取締非法盜版銷售商的方針,致力於採取懷柔政策。
據熟悉動漫行業的調查公司估算,內容産品的非法銷售和盜版在亞洲地區對日本企業造成的銷售損失每年約達到9千億日元。這一規模是日本內容産業在該地區銷售額的5倍。
日本內容産品流通海外促進機構負責人將主動會見中國非法盜版商,或邀請同意刪除盜版內容的業者到日本,並將他們引見給動漫行業的企業。雖然這將花費大量精力,但該機構專務理事後藤健郎表示:「如果展開對話,很多盜版商將理解」。
此此外,亞洲各國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成為了盜版的溫床。泰國的《著作權法》於1990年代前半期制定,被認為對網際網路上監管寬鬆。此外還有意見認為正版商品價格過高。在菲律賓和泰國的動漫片商店,日本正版商品和中國盜版商品都擺在貨架上。「售價1萬日元以上的日本正版商品在動漫迷中很暢銷,但在擴大市場範圍方面,從收入水準來看顯得過於昂貴」(馬尼拉的一家動畫商店)
有分析認為,「酷日本」相關産品的全球市場即使按動漫和電影等狹義定義也超過10萬億日元,此外還將對旅遊和和食等具有帶動作用。日本要開闢相關市場的第一步是了解當地的需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