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和黃金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正在下跌。顯示大宗商品市場動向的代表性指數8月3日創出了12年來的最低水準。由於原油增産、美元處於升值趨勢以及中國需求下滑,投資資金持續流出。對日本來説,原油價格走低有助於汽油價格和電費下降,存在有利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導致價格下跌的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減少對日本企業的業績構成了沉重壓力,這也使得從大宗商品流出的投資資金難以被投向股票市場。
湯姆森路透社核心商品CRB指數于3日跌至199.30點,與創最近高點的2014年6月相比下跌36%。跌破了2008年雷曼危機後創出的最低點(2009年3月的200.34點)。原油和黃金等國際大宗商品以美元進行交易,如果出現美元升值,對於美元以外的貨幣持有者來説,將出現價格上漲。從而將出現減少購買的情況,在需求層面經常起負面作用。
日本日生基礎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上野剛志分析稱:「中國的高增長明顯已籠罩陰影,越來越缺乏積極購買國際大宗商品的理由,在這個意義上,資源價格高企局面已經結束。」
國際大宗商品行情自2000年代前半期至2008年達到頂峰,價格暴漲至約3倍。由於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資源需求日趨擴大,投資資金持續流入。以2008年的雷曼危機為轉捩點,資金流出加速,但由於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帶來的美元貶值和中東地緣政治風險高漲等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再次上漲。
原油指標品種3日在紐約期貨市場一度較前一日收盤下跌2.04美元,跌至每桶45.08美元,創出了約4個月半以來的新低。由於中東産油國和美國頁巖原油的增産,全球持續面臨每天約200萬桶的産能過剩。美國原油庫存達到歷史最高水準,基金的凈買入量也比2014年6月的峰值減少了40%以上。
紐約黃金已降至約1070美元/盎司,創出5年半以來新低。在美國加息日趨臨近的背景下,持有無法獲得利息的黃金的優勢正在減少。此外,銅等有色金屬也聯袂下跌,徘徊在6年來的最低點附近。
原油價格走低對日本經濟來説,在整體上具有正面影響。樂天證券經濟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窪田真之認為:「對日本企業來説,(油價走低)有助於製造成本的降低,有望迎來業績上行。」
另一方面,日本千葉銀行資産管理公司調查部長奧村義弘指出,「原油價格走低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從目前來看,容易産生壓低(日本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使擺脫通貨緊縮更加困難的負面作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