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時隔10年恢復玉米出口 日本喜憂參半
2016/12/19
中國時隔約10年重新恢復玉米商業出口的可能性正在變大。中國政府向多家大型糧食企業頒發了出口許可證。目的是減少在高價收購政策下大幅增加的庫存。與主要玉米産地美國和南美相比距離中國更近的日本飼料公司對此充滿期待,但對價格和品質也存在擔心。
中國遼寧省的玉米種植戶 |
「應該是想出口中國的過剩庫存」,路易達孚公司亞洲地區首席執行官如此表示。全球大型糧食企業都預想到的事態正逐漸成為現實。
中國政府9月份向國有企業中糧集團(COFCO)等頒發了玉米出口許可證。此次被認為至少向2家公司頒發了許可證。預計首先將出口200萬噸左右。
玉米是中國部分地區的主食之一。為了實現自給自足和保護農民,中國政府一直以高價進行收購。但過度的保護造成了中國國內價格上漲和庫存增加,政府10月份廢除了該政策。即便如此,積累下來的庫存也被認為達到1億5000萬~2億4000萬噸。而2016年也將新收穫2億噸左右。
中國産品每噸的價格比國際市場高30美元左右。此前一直被認為沒有買家,出口的可能性較低,但目前保管龐大庫存的能力開始達到極限。
日本Continental Rice公司代表茅野信行指出,「因為(中國)國家財政負擔增加,想儘快處理庫存」。由於美國的歷史性大豐收,玉米的國際價格降至了每蒲式耳3.5美元左右。如果中國恢復出口,可能會進一步壓低這一價格。
中國恢復出口對日本較為有利。日本的家畜飼料和食品使用的玉米大部分依靠進口。利用6萬噸規模的船舶從美國運輸,進口港僅限於大型港口,而且運輸需要1個月時間。從中國向日本運輸則只需2~3天時間,而且可以利用3000噸規模的船舶運輸,並停靠小型港口。
中國大型糧食公司的關係人士根據地理位置預測,最初的買家應該是距離較近的南韓或者日本。日本國內大型飼料公司的高管期待地表示,「採購的便利性將升高,很期待中國産品」。
課題在於價格和品質。期望高品質的日本企業都擔心長年保管的中國産品品質會變差。價格方面,某大型商社表示,「如果高於美國産品就不會採購(中國産品)」。中國政府是否會提供補助金等,使價格降到與國際價格不相上下的水準呢?急於壓縮庫存的中國將使出怎樣的策略正受到關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