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國際價格達到6年半來高點
2020/04/02
國際白米價格正在上漲,作為指標的泰國産白米的出口價格達到時隔6年半的高水準。其原因在於主要出口國泰國和越南的産量因乾旱和鹽害等未能實現增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導致的囤積白米也使得供求關係緊張。價格上漲有可能會推高進口白米的亞洲及非洲各國的物價,成為引發經濟下行的因素。
根據泰國貿易院的統計,泰國産白米(長粒型,1級)的出口價格3月下旬達到每噸約550美元,達到自2013年8月以來、時隔6年半的高點。越南産白米(破碎率5%)也超過1噸400美元,處於2018年12月以來的高水準。
![]() |
美國農業部2月發佈預測稱,2020年白米的全球貿易量為4530萬噸,比1月發佈的上次預測減少70萬噸。白米的全球年産量(按精米計算)約為5億噸,各國國內消費的比例高。和小麥等作物相比,白米的貿易量較少,價格容易受到國際供求細微變化的影響。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泰國的白米出口量約為1110萬噸,越南約為660萬噸,分別佔到全球份額的23%(第2位)和14%(第3位),合計接近4成。
泰國的出口業團體預測稱,2020年該國産白米的出口量將下滑至750萬噸。越南産白米的全年出口量預計也不會有大幅增長。
![]() |
越南南部前江省乾旱的土地(照片由越南通訊社提供) |
主要原因在於種植水稻所需的降水量不足和耕地面積減少。縱貫泰國南北的湄南河流域和越南的湄公河下游流域是白米的主要産地。據報道,兩條河流上游的降水量自2019年8月起比往年減少3成左右。位於越南的亞洲有機農業研究所所長指出,「(缺水的)危機狀況超過近年較為嚴重的2016年」。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