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大宗商品 > 亞洲小麥消費增加,採購風險加劇

亞洲小麥消費增加,採購風險加劇

2022/11/16

PRINT

       亞洲的小麥消費增長,糧食安全保障上的問題浮出水面。以麵包和麵條類等食品多樣化為背景,消費量在約10年裏增加3成以上,正在接近作為主食的大米。與大米不同的一點是,小麥在亞洲區域內難以自給自足,進口依賴度較高。很多國家依賴俄羅斯和烏克蘭,出現風險加劇的隱憂。

 

 

       在俄烏衝突後,佔世界出口約1成的烏克蘭産小麥的供貨變得不穩定。經由黑海的出口一度停止,7月俄烏兩國重啟達成協定。但是,1029日俄羅斯宣佈停止協議,又在4天后撤回,維持混亂態勢。小麥期貨價格不斷上漲,價格波動劇烈,定在11月中旬的協議期限是否延長也是未知數。

 

       影響尤其明顯的是亞洲。美國農業部的統計顯示,亞洲主要國家2021年的小麥消費量約為33700萬噸,比2010年增加34%。超過同一期間增加14%的大米。即使不含消費量巨大的中國,也達到18900萬噸,增長35%。

 

 

       菲律賓的小麥消費量在約10年裏增至2倍。走進擁有1000多家店舖的快餐連鎖“快樂蜂(Jollibee)”的餐廳,有很多漢堡包和義大利面等用到小麥的食品。而在同樣增至2倍的越南,不僅是使用米粉的米線,吃拉麵的人也在增加。世界拉麵協會統計顯示,速食麵的消費量達到856000萬包,比日本高出5成。

 

       小麥消費的增加給供應鏈帶來變化。亞洲開發銀行的貿易經濟學家吉勒·雨果(音譯)認為,“隨著食品供應來源多樣化,有助於緩解水稻歉收時的風險”。不過,前提是小麥的進口沒有停滯。

 

       與大米不同,在高溫多濕的東南亞,很多地區不適合小麥生長。聯合國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幾乎完全依賴進口。馬來西亞從烏克蘭進口20%以上,孟加拉國則從俄羅斯進口15%以上。

 

 

       因俄烏衝突影響,各國需要尋找替代來源,寄予厚望的是與中國並列的亞洲小麥主産國印度。4月印度總理莫迪宣佈“能向世界供應穀物”,但重視對印度國內的供應,5月宣佈停止出口。被虛晃一槍的各國為確保替代採購來源而煞費苦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