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加強資源禁運,恐招貿易摩擦
2023/04/26
印度尼西亞正在加強禁止自然資源出口,戰略是通過控制資源來吸引外國投資,促進經濟增長。但優先培育本國産業的態度正在造成貿易摩擦。也有觀點認為,印尼轉向本國優先主義源於中美對立。
「印尼並未封閉。對於發展下游産業的投資和合作持開放態度」,印尼總統佐科4月16日在德國的製造技術大型展銷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HANNOVER MESSE)」上如此呼籲。他設想的正是為發展純電動汽車(EV)産業而控制資源的政策。
瞄準電池材料
佐科政府的目標是成為東南亞的純電動汽車生産中心。關鍵在於控製作為電池主要材料的鎳。以自身是世界最大鎳埋藏國的地位為武器,自2020年起對未加工礦石實施禁運,不斷吸引外國投資。
2022年印尼的鎳相關出口額與2014年相比躍升至逾27倍,達到468萬億印尼盾(約合人民幣2157億元)。出口未加工的礦石的利潤微薄,印尼尋求從礦石冶煉到電池生産再到整車生産,通過培育下游産業提高附加值,以獲得巨大回報。
![]() |
印尼計劃在2040年之前對21個品類的資源進行禁運(REUTERS) |
印尼為了成為純電動汽車生産中心,計劃2023年6月禁止出口鋁土礦,同年中期禁止出口銅。以礦石和農水産品為中心,準備了在2040年之前禁止出口21種資源的路線圖。預計培育相關下游産業所需的投資達到5453億美元。將通過控制資源來吸引外資,促進産業和人才升級。
佐科反覆強調「要成為已開發國家,培育下游産業是關鍵」。印尼力爭在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GDP)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準後,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宣佈獨立100年的2045年之前躋身已開發國家行列。
在世界範圍內,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和中美對立而重新構築供應鏈的趨勢正在加強。在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排名中,印尼落後於泰國和越南等東南亞競爭對手。資源禁運屬於利用「擁有的地位」強行加入供應鏈。
自由貿易框架形同虛設
保護性的政策將導致與其他國家的衝突。歐盟(EU)已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起訴印尼,稱禁運導致該地區鎳的採購變得困難。世貿組織2022年11月支援了歐盟的主張,隨後印尼提出上訴。在被禁運的21個品類中,很多礦石在印尼的儲量進入世界前10位,對市場的影響不小。今後的貿易爭端有可能擴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