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主導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的參加國有望擴大至南美和北歐等地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3月28日的演説中,對順利推進籌建工作顯示出自信。倡導基於合作與互惠的「新型國際關係」的習近平希望以經濟實力為武器,加強與各國的聯繫,以掌握亞洲外交的主導權。
博鰲亞洲論壇向海內外彰顯了中國的影響力。在28日的儀式上,在習近平結束演説之後,俄羅斯第1副總理舒瓦洛夫宣佈了參加亞投行的意向。隨後,巴西也表明了參加的方針。
在北歐國家中,丹麥28日宣佈參加。瑞典財政部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答覆稱,「正在討論出資」。此外,芬蘭似乎也在政府內部展開了磋商。
「我們歡迎沿線國家和亞洲國家積極參與,也張開臂膀歡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舉」,習近平在演説中對於亞投行參加國不斷增加的現狀感到滿意。預計台灣也將參加,3月底結束申請的亞投行創建之際的成員有望在當初21國的基礎上最終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
將為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援助的亞投行將成為習近平倡導的由中國通往歐洲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構想(簡稱一帶一路)的推動力量。中國的戰略是作為加強周邊國家外交的一環,構建被習近平稱為「運命共同體」的寬泛的經濟圈,以推動安全保障方面的穩定。
「冷戰對立已不復存在」、「國際秩序正在不斷變化」,如此表示的習近平強烈意識到居於現有國際秩序中心的美國。
對於尋求與美國一道作為大國構建共存關係的中國來説,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超越政治體制和社會制度的差異,與更多國家建立合作關係至關重要。而吸引力則是排在世界第2位的經濟實力。
在中國政府28日發佈的絲綢之路構想行動計劃中,列舉了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合作、人文交流和投資的擴大、金融援助等與合作相關的「實際利益」。突出「互惠」「對等」,呼籲周邊國家給予支援。
(大越匡洋 中國海南省博鰲,赤川省吾 柏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