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考慮到出資比例調整改革在長達4年裏遭遇挫折的事態,將開始討論即使沒有作為最大反對勢力的美國聯邦國會的批准也能讓協議生效的手段。此舉意在繞過始終拒絕批准改革的美國在野黨共和黨的反對,但由於是前所未有的舉措,副作用也非常明顯。
「對美國當局表示失望」,IMF總裁拉加德12月12日鑒於美國國會在2015會計年度財政支出法案中再次拒絕批准IMF改革,發表聲明稱「將自2015年1月起討論替代方案」。
在雷曼危機爆發後的2010年底,IMF決定實施改革,由日美歐等已開發國家向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轉移6%的出資比例。此舉將加強中國等的發言權,但遇到了暗礁。這是因為在擁有近17%的絕對多數投票權的美國,國會拒絕批准。強硬表示反對的是美國在野黨共和黨。在傳統上,共和黨總體上對支援國際機構態度冷淡,其中將資金的8成以上被認為投向歐洲的IMF視為眼中釘。
在11月上旬的國會中期選舉之後,歐巴馬政權曾對與共和黨保持協調顯示出積極態度,但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改變。在IMF內部,以巴西等批評美國的勢力為中心,認為「歐巴馬政權説一套做一套」(相關人士),不滿日趨高漲。
拉加德所説的「替代方案」的內容尚未敲定,但使美國政府可繞過國會批准程式、在IMF理事會直接支援改革的方案已經浮出水面。IMF明年春季將迎來修改從特定國家籌集資金的機制等重要節點。如果美國仍然拒絕改革,「新興市場國家有可能表示對抗,阻止資金籌集」(IMF高官),危機感非常強烈。
當然,也有眾多慎重觀點認為,如果實際上強行改革,「將等同於挑釁美國共和黨,組織可能面臨危險」(相關人士),今後的內部協調將難免遭遇糾紛。
由於目睹IMF改革陷入迷途,中國已開始穩步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構想的具體落實。在亞洲,對過去金融危機時IMF採取的強硬舉措的厭惡感依然根深蒂固。如果美國國會成為障礙,導致IMF的凝聚力持續下降,在國際金融界領域,中國等國的存在感加強。擔憂亞投行等崛起的美國國會自身也陷入了幫助競爭對手的諷刺局面。
(矢澤俊樹 華盛頓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