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詢問亞洲各地的企業家「銀行實力哪家強?」那麼回答中一定會出現匯豐銀行(HSBC)和渣打銀行(SCB)的名字。兩家銀行均是總部位於倫敦的英國銀行。
美、法、德、瑞士等國的大型銀行,分別在投資銀行或結算業務等方面有其擅長之處。在資産規模上,中國的四大商業銀行佔有壓倒性優勢。即便如此,英國銀行還是如此深受亞洲大企業信賴,原因或許是因為從任何角度其都能熟練運用資金。
英國銀行遍佈世界各地的金融網路,有效支撐著其籌措外匯的能力。要想探究英國的銀行如何能根植亞洲地方工業,需要追溯到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殖民時代。
亞洲經濟在殖民地時代曾深受英國影響。金融歷史本身,也與作為全球化發源地的大英帝國的國家戰略處在同一條線上。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英國,卻通過公投決定將要脫離歐盟。
「怎麼處理持有的渣打銀行股份?」8月7日,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的記者會上,擔心渣打銀行經營狀況的提問接連不斷。
作為全球為數不多的主權基金,淡馬錫持有渣打銀行16%的股份。英國著名銀行渣打銀行作為亞洲金融大動脈之一,其最大股東卻是新加坡。
受資源價格下跌和中國經濟減速衝擊,渣打銀行業績持續惡化。甚至傳出其將與淡馬錫同為最大股東的新加坡星展銀行合併的消息。
匯豐銀行也同樣陷入困境。此外,英國巴克萊銀行退出了股票現貨交易業務,並將資産運用部門賣給新加坡大型銀行華僑銀行。同屬英聯邦的澳新銀行擴大亞洲業務的路線遭遇失敗,2015年秋季被迫更換管理層。
此外,如果英國脫歐動搖其在歐洲的陣腳,勢必將影響其信用評等。如果籌資能力減弱,補充資金減少,其在亞洲前線盈利的商業模式將被迫改變。
在銀行業整體進行選擇與集中的背景下,日本三家大型銀行的動向受到關注。三菱東京UFJ銀行在亞太地區(除日本以外)擁有約4千名員工。作為總指揮部的新加坡更是擁有1200人的大部隊。
2015年上半年為止的放貸金額,同比實現2位數增長。全球放貸金額110萬億日元中,三菱東京UFJ銀行一家就佔據7萬億日元份額。其業務範圍不僅限於向進入海外的日本企業提供服務。作為推進當地化的結果,面向日系企業之外的融資佔其總量的3分之2。
三井住友銀行和瑞穗銀行在亞太地區配有約3千名工作人員。日本3家大型銀行的人員配備已經增長到雷曼兄弟銀行破産衝擊前的2倍規模。這很可能為是為了填補歐美銀行退出後的市場空白,吸收當地人才,擴大金融市佔率。
「就算想回去,日本也已經沒有市場了……」,日本三家大型銀行的一位當地派駐人員説出了自己的決心。日本的銀行業能否將亞洲作為第二故鄉站穩腳跟,成為亞洲市場的新主角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編輯委員 太田泰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