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金融 > 全球ATM首次減少 中國減幅大

全球ATM首次減少 中國減幅大

2019/07/24

PRINT

 

       三菱UFJ銀行和三井住友銀行75日宣佈,自9月起,相互開放不在實體網點內的ATM。雙方還提出了以此為契機、今後關閉鄰近的約600~700家ATM安妝點的方針。對金融機構來説,ATM的運營成本高,今後很可能進一步減少。

 

       除了ATM外,銀行網點也呈現減少趨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料庫顯示,在已開發國家加入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截至2017年,除了沒有數據的英國之外,35個國家的商業銀行的分行數為268900家,減少2.8%。2018年從已公佈數據的30個國家來看,比上年減少2.6%。

 

日本的ATM(資料圖)

 

       美國摩根大通截至20193月底的分行數為5028家,比5年前減少11%。另一方面,手機銀行的用戶人數則持續增加,在同一期間增至2.1倍。

 

       網點的整合與關閉

 

       在日本,瑞穗金融集團計劃到2024年度前整合與關閉130家實體網點,而三菱UFJ銀行也計劃在2023年度之前減少約180家網點。

 

       ATM和網點等銀行基礎設施縮小的原因是無現金結算和金融科技的普及。據世界銀行統計,雖然全球仍有17億人沒有銀行帳戶,但其中三分之二擁有可使用金融服務的手機。近年來,不經由銀行且費用低廉的國際匯款服務也在湧現。

 

       美國Facebook6月發佈了新的數位貨幣「Libra」。Facebook在世界範圍擁有27億用戶,該公司表明Libra將重視價格的穩定性。包括沒有銀行帳戶的人在內,這種貨幣有可能廣泛普及。

 

       這種潮流將帶來讓金融服務惠及貧困階層等此前難以使用銀行服務者的「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另一方面,國際清算銀行(BIS)針對加密資産(虛擬貨幣)等警示稱,「有可能推動監管不到位、存在潛在風險的‘影子結算’的使用」。

 

       金融科技的普及已經進入隨著便利性提高、需要應對洗錢等負面問題的局面。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9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