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負利率的世界走向何方?
2019/09/20
但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馬庫斯·布倫納梅爾(Markus K.Brunnermeier)表示,如果將負擔都推給銀行「將招致貸款減少和經濟低迷」。這就是認為如持續降低利率、將在某個階段對經濟産生負面影響的「逆轉利率論」。
實際上,由於負利率政策,「德國的銀行2018年將相當於上年利潤10分之1的23億歐元支付給歐洲中央銀行(ECB)」(德國銀行協會)。世界的銀行股的總市值為6.8萬億美元,因銀行的業績惡化令人擔憂,這一總市值比2018年初減少了2成。
在處於負利率的社會,人們將一味追求現金,如果受收益惡化困擾的金融機構減少放貸,經濟從長期來看可能陷入停滯。重演日本曾跌入陷阱的「日本化」風險也將擴大。經濟比較堅挺的美國的10年國債收益率為1.5%左右,但考慮到物價漲幅(預期不到2%),實質為負。
歐洲央行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將在近期相繼舉行政策會議。歷史上從未經歷過的負利率的世界的前方將是怎樣一番風景?任何人都難以預料。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富田美緒,竹內康雄 布魯塞爾,筱崎健太 倫敦,石川潤 柏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