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GDP也不可信?
2018/11/16
日本內閣府和日本銀行(央行)正圍繞統計數據展開博弈。日本銀行對於國內生産總值(GDP)等核心統計數據的可靠性充滿懷疑,試圖進行自主計算,要求內閣府提供原始數據。而內閣府則以造成業務負擔等理由部分予以拒絕。如何提高統計的準確度是有可能對日本經濟前途産生影響的重大問題。
「請提供數據」
「請提供基礎數據」,10月11日,在磋商政府統計改善對策等的統計委員會基層會議上,日本銀行的調查統計局長關根敏隆向內閣府的統計負責人提出要求。
![]() |
日本內閣府(資料圖) |
統計委員會有關GDP的會議上持續展開激烈討論。核心議題是日本內閣府發佈的GDP數據的準確度。GDP是匯總各種統計數據而成的「二次統計」,原始數據的匯總方法非常複雜。
日本銀行對於內閣府的這種統計越來越懷疑,表示希望確認原始數據等,自行進行匯總。但日本內閣府反駁稱「業務負擔巨大」,雖然根據要求提供了一部分數據,但並不是毫無保留。
日本銀行的懷疑存在一定的根據。例如,厚生勞動省每月匯總的有關工資的統計數據。今年1月統計方法變更後,工資同比增長率明顯提高。對此,專家紛紛提出異議。統計委員會也就此事進行了討論,以這一工資數據為基礎敲定的內閣府薪酬統計也不得不修改。
![]() |
日本銀行(央行) |
日本銀行很早就注意到厚生勞動省統計的工資增長率的異常,在7月的《經濟和物價形勢展望》報告中,採用了剔除統計方法變更影響的數字。日本銀行的立場是,為了準確反映經濟的實際情況,GDP統計也應調整匯總比率。日本銀行的調查統計局長關根敏隆表示,「消費稅增稅前後的增長率波動小于內閣府發佈的數據」,提出了驗證結果並展開討論。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新家義貴表示,「要最優先提高一次統計的準確度」。他指出提高GDP的準確度是重要課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不應忽視成為GDP基礎的統計數據的調整。一次統計指的是向企業和消費者等直接收集數據後形成的統計,一次統計的準確度會影響作為二次統計的GDP的偏差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