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GDP也不可信?
2018/11/16
但令人感到上述討論徒勞無功的是如今日本統計工作一線的實際情況。日本總務省的數據顯示,日本的統計職員截至2018年4月為1940人。雖然同比增加了2%,但人數比2009年減少一半。
日本農林水産省改變了對統計崗位的計算方法,這對統計職員的人數産生了巨大影響。同時,工資數據的準確性受到質疑的厚生勞動省的統計職員也減少1成以上。有觀點指出,厚生勞動省向國會提交的有關裁量勞動制的數據不恰當的問題也是「由於缺乏熟悉統計的人才」。日本內閣府以造成業務負擔為由拒絕向日本銀行提供數據,的確也不能忽視人手不足的情況。
對政策判斷投下陰影
與各國相比,日本的統計人員很少。從政府的統計改革推進會議2017年發佈的統計機構職員人數來看,美國超過1.4萬人,人口約為日本一半的法國也超過2500人,加拿大約為5000人。
雖然僅靠增加統計職員不能解決問題,但如果人員缺口巨大,要提高統計準確度也存在極限。日本總務省把一部分統計交給民營企業,但能委託出去的業務存在限度。
此外,預算也沒有增加。負責統計失業率等關鍵數據的總務省的負責人指出,「從確保預算的優先級來看,統計往往很低」。由於日本的單身家庭出現增加,總務省的《家庭收支調查》亟需調整調查對象,但預算方面的制約成為阻力。
日本在二戰後不久的1947年制定了《統計法》,自那以來統計數據一直成為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政策的判斷依據。在少子老齡化等社會明顯變化的背景下,提高涵蓋人口、雇用、消費、企業活動等動向的統計數據的準確度變得不可或缺。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將迎來擺脫通貨緊縮的緊要關頭,統計數據的偏差還有可能誤導它們的政策判斷。
在世界範圍內,包括官方統計在內的數據的重要性都在加強。現在是能夠統計和管理數據的霸主控制世界的時代。日本的統計改革進展遲緩,有可能對政策的方向性産生影響,進而導致日本經濟的競爭力下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