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招致「利率之死」
2020/06/18
但問題在於,新冠危機結束後,利率能否復活尚不明朗。疫情以前,負利率以日歐為中心出現擴大。以已開發國家為中心,人口增長放緩,經濟增長率正在下降。老齡化導致儲蓄過剩,資金過剩拉低了利率。
在雷曼危機以後,企業和政府利用低利率增加了借款,全球的債務餘額達到國內生産總值(GDP)的3倍多,但經濟增長率並未提高。
「殺死」利率功能的副作用很大。無法獲得收益的養老金基金和保險公司不得不增加配置風險較高的資産,例如股票和低評等公司債等,投資容易變得不穩定。無法獲得利差讓銀行的收益低迷,從長遠來看,能否維持金融功能被打上問號。利率還具有推動企業努力賺取高於利息償還額的收益、推動企業創新的功能。由於低利率,在低收益狀態下生存下來的僵屍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增加。
在美國,1940年代給利率設置了上限。熟悉利率歷史的東京海上資産管理公司執行董事平山賢一認為,「當時創造需求的歸根結底是二戰前後的軍需産業和破壞後的重建」。此次如果不能以低利率刺激需求,副作用將成為沉重負擔,「日本化」有可能擴大至全球。
關鍵或許在於數位化。新冠危機有可能成為遠端辦公和線上流通等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通過數位技術推動作業效率提高和促進變革)迅速推進的契機。生産效率的提高能否讓經濟再次進入增長軌道?「利率之死」是擺在全球眼前的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奧田宏二、富田美緒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