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下調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2021/10/1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12日修訂了《世界經濟展望》,將2021年的全球經濟實際增長率預期定為5.9%,較7月的上次預測值下調0.1個百分點。IMF表示,新冠疫情再次蔓延導致供應受限,受此影響,整體增速可能存在下行風險。同時還對高通貨膨脹長期持續的可能性表示警惕。
IMF指出,世界經濟復甦「勢頭減弱」。由於夏季德爾塔型病毒流行,汽車相關零部件短缺等供應鏈不暢的情況擴大,高通貨膨脹持續。IMF的基本觀點是,2022年供應受限的情況將會緩和,通貨膨脹也會穩定下來,但鑒於原油等國際商品價格上漲的現狀,強調「通貨膨脹的走向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如果2021年全球經濟實現5.9%的增長,將是可按IMF現行統計方式追溯的1980年以後的最高增速,但前景的不確定性正在增強。IMF預測,2022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4.9%,中期增速將放緩至3.3%左右。
![]() |
供應制約對美國的影響最大。隨著財政刺激和疫苗普及措施,春季以後美國的需求迅速恢復。由於經濟重啟效果滯後和當前消費疲軟,2021年的增長率較上次預測值大幅下調1個百分點,預計為6%,而2022年的預期則上調0.3個百分點,調整為5.2%。
![]() |
IMF標誌(reuters) |
從此前緊急事態宣言長期化的日本來看,2021年的增長預期為2.4%,比上次的預測值低0.4個百分點,而經濟活動推進重啟的歐元區預計增長5%,比上次的預測值上調0.4個百分點。已開發國家整體的2021年經濟增長預期為5.2%,比上次的預測值低0.4個百分點。
在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當中,IMF預計中國的增長會放緩。IMF認為,中國的公共投資低於預期,分別將2021年和2022年的增速預期下調0.1個百分點,降至8%和5.6%。中國相關部門收緊房地産市場政策,存在恒大集團經營危機等隱憂。IMF提出了「中國房地産部門的無秩序債務重組」風險。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會進一步放緩。
另一方面,因油價上漲,IMF上調産油國等的經濟增速,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總體的2021年增長預期為6.4%,上調了0.1個百分點。由於疫苗普及遲緩、財政實力薄弱,低收入國家的經濟恢復緩慢,「復甦分化」現象十分嚴重。IMF分析稱,只有已開發國家才有望最早於2022年內回到新冠疫情前的經濟增長軌道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越匡洋 華盛頓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