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資金正持續從新興經濟體流出。據美國調查公司統計,截至2月5日的1周內,使用全球新興經濟體股票管理的基金的凈流出額約為64億美元,創下2011年2月上旬以來的最高水準。在中國的「影子銀行」問題、烏克蘭局勢緊張和其他新興經濟體貨幣貶值的背景下,警惕情緒出現升溫。
美國調查公司EPFR Global以使用新興經濟體股票管理的投資信託、上市投信以及部分對沖基金為對象調查了資金的動態。調查顯示,截至2月12日的1周內,凈流出額為30億美元。自截至去年10月30日的1周開始,資金已連續16周凈流出。
財政基礎不穩定
在澳大利亞雪梨召開的20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23日閉幕)就提高全球經濟的增長率達成共識,全球性的市場動盪也告一段落,不過能否再次吸引避險資金回歸仍充滿不確定性。
資金外流尤其明顯的是巴西、土耳其、南非、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亞。上述5國被稱作「脆弱5國」,財政基礎相對薄弱。這些國家在此之前借助來自海外的充裕資金實現了經濟增長。不過受美國縮減量化寬鬆影響,目前投資資金開始外流。
從上述5國的股票行情來看,去年1年土耳其、印尼和巴西下跌了2位數,今年除了印尼外其他國家仍處於跌勢。投資資金的外流加速了各國的貨幣貶值。
中國股票的資金外流明顯
EPFR Global調查顯示,截至2月12日投資資金已連續68周從金磚4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簡稱BRIC)的股票基金流出。從去年初開始,已累計從中國股票基金流出了15億美元,從巴西股票基金流出了11億美元,從俄羅斯股票基金流出了7億美元。
作為新興經濟體代表的中國經濟減速、面向個人的「理財産品」出現債務違約風險,因此投資者提高了對中國經濟的警惕性。理財産品是中國「影子銀行」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以高利率籌措的資金被用於地方政府的資源開發等項目。受經濟減速影響,上述業務陷入經營困難,理財産品的債務違約擔憂出現升溫。
美國經濟學家Ed Yardeni表示「如果中國政府在理財産品的債務違約問題上應對不利,則很可能引發中國版的雷曼危機」。
(伴百江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