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有中國特色的「理財」

有中國特色的「理財」

2014/02/08

PRINT

  國際金融市場對中國「影子銀行」的擔憂正在加劇。1月下旬,向個人投資者籌集約30億元人民幣的理財産品險些陷入債務違約,因此成為全球新興經濟體風險的導火線。至今仍在持續膨脹的理財産品可以説是中國特殊環境造就的」不結果的花」。

 
 「銀行推薦説這是只向優質客戶銷售的特殊産品……,以後再也不會買了」,居住在廣東省汕頭市的25歲的鄧紅國(化名)日前險些失去一筆300萬元的鉅款。

  在中國工商銀行支店營業人員的勸導下,鄧紅國購買了中誠信託推出的理財産品「誠至金開1號」。這款産品將於1月31日到期,但卻面臨兌換困難,當時的事態是向約700人籌集的30億元將遭受損失。由於擔心由此引發金融動盪,銀行和投資者四處籌措資金,1月20日中國短期利率出現暴漲。

充滿謎團的第三方投資者

  事態的平息非常突然。1月27日,來歷不明的第三方投資者亮相,宣佈按本金收購該理財産品。由於作為投資對象的民營採煤企業山西振富能源集團已經陷入經營困難,這款理財産品等同於毫無價值。雖然完全不了解第三方投資者的意圖,但個人投資者總算獲得了本金兌付。銀行相關人士分析認為:「擔心春節期間出現債務違約的中國政府參與了這一措施」。

  理財産品資金的大多數被用在了房地産投資和地方的基礎設施開發投融資方面。的確,在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最高為3.3%的中國,能獲得9~11%左右回報率的理財産品很有吸引力。但是,鉅額資金被投向實際情況不透明的風險商品的局面仍讓人難以理解。

 通過理財産品,資金流入了採煤企業等(內蒙古自治區)
  理財産品膨脹的背後存在中國特有的特殊因素。

  「由於完全相信銀行的營業員,我此前都沒仔細閱讀過合同書」,向中誠信託理財産品投資300萬元的江蘇省南京市的一名女性(45歲)如此表示。負責理財産品銷售的銀行的「殺手劍」是「以前從未發生問題」。在中國保持高增長的時代,作為投融資對象的企業和項目很少出現破産。因此中國投資者對風險比較遲鈍,大多數投資者都對中誠信託引發的混亂漠不關心。

  這其中存在中國通過資本交易限制將世界金融系統隔離在外的「金融鎖國」的影響。中國的個人無法自由投資外國的投資商品,只能按當局規定的利率將錢存在銀行裏。而希望獲得更好投資對象的個人和希望借貸鉅額資金的地方政府與企業通過理財産品直接聯繫在了一起。

  以通過網際網路交易的虛擬貨幣「比特幣」為例,在上海的交易所BTCChina曾一度佔全球交易量的40%以上。對於中國人來説,可通過網路買賣的比特幣是屈指可數的可投資對象。由於受中國投機熱的推動,比特幣交易價格在去年12月一度暴漲至僅僅1年前的近100倍。結果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要求金融機構停止為比特幣提供結算服務。

理財産品規模超過保險

  受監管的阻礙而不得不留在中國的個人資金將為尋找更好的投資目標而蠢蠢欲動。理財産品的資産餘額僅銀行銷售的部分就達到約9.9萬億元。截至去年3月底,資産規模已經超過保險。

  對於逃避金融監管而不斷膨脹的理財産品,中國政府的監督顯得鞭長莫及。在無法掌握投資情況這一點上,與曾引發美國金融危機的次級房貸(面向低收入者的住宅貸款)非常相似。

  「今年或許將有很多商品陷入困境」,美國評等機構標準普爾(S&P)這樣警告。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盈利惡化的項目以及面臨經營破産的企業正在增加。信投公司和地方政府的負擔能力存在極限,理財産品不會出現問題這一「約定俗成」能否得到遵守將是未知數。如果一旦發生債務違約,其影響將輕易跨越國境。

(土居倫之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9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40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