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服裝企業正在撤離緬甸
2023/04/03
投資者的眼光更加挑剔
由企業、工會及非政府組織組成的英國道德貿易組織(ETI)指出,「在緬甸很難通過工會等(跟雇傭方)安全地進行集體談判」。投資者的眼光也越來越挑剔。
頻發的停電和物流停滯也在交貨期管理中成為風險。日資服裝企業的相關人士表示:「緬甸人口多,容易招員工,但缺點是電力基礎設施不穩定」。因外幣短缺而依靠進口的燃料緊張也開始成為問題。
行業正在努力「負責任地退出」。2月底,一直從普利馬克接單的緬甸企業的2家工廠未提前通知員工就關閉了。據報道,員工人數共計有2200人。普利馬克承認突然關閉「違反了行動指針」,與工廠溝通後「已全額支付工資和補償金」。
也有人認為,外資企業應該留在緬甸為改善勞動環境做出貢獻。歐盟及緬甸歐洲工商聯合會設立了督促保持合理就業的網路。至少面向200家工廠,建立監督就業環境等的機制。
緬甸的服裝加工業是在民主化之後的2013年發展起來的,當時歐盟取消了經濟制裁,緬甸開始適用以零關稅出口的制度。服裝産品2021年佔到緬甸總出口量的27%。主流做法是品牌方準備布料及鈕扣等材料,由當地工廠負責裁剪、縫製和包裝。
最近,在貨幣貶值等背景下,從緬甸出口服裝的業績也保持良好。歐盟、日本和美國2022年從緬甸的進口額分別在2011年軍方接管政權後創新高,共計達到47億美元。隨著防控新冠疫情的活動限制被解除,服裝加工業相關人士指出,由於全球需求恢復,「緬甸的勞動者有一定技能,人工費也更便宜,緬甸的代工訂單正在增加」。
以「ZARA」品牌而聞名的世界最大服裝企業INDITEX(西班牙)及H&M(Hennes&Mauritz,瑞典)也一直從緬甸採購。H&M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很多人依賴國際企業(的訂單),關於將來的訂單我們暫不立即做決定。將與所有相關人士合作」。
雖然緬甸在軍方政權下市場環境不明朗,但人口目前超過5000萬人,增長餘地很大。包括越南、柬埔寨及孟加拉國等臨近的低成本生産國在內,企業應對人權及盈利等多種風險將更加重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新田裕一 仰光、花田幸典 東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