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投資/貿易 > 東亞貿易大動脈正發生變化

東亞貿易大動脈正發生變化

2014/01/08

PRINT

      中國與日本的貿易一直作為東亞大動脈的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加上中韓之間政治對立較少,零部件等交易逐漸活躍的中韓貿易額逐年擴大。另一方面,受日本企業推進零部件和材料的本土化採購等因素影響,中日和日韓的貿易額在縮小。有觀點認為在不久的未來,中韓的貿易額將超過中日,估計還將對自由貿易協定(FTA)産生影響。

 
      中國海關總署統計顯示,2013年1~11月中韓的貿易額約為250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了7.4%。另一方面,同一時期中日的貿易額則同比減少了6.2%,減至2840億美元左右,與中韓貿易的差額縮小至約340億美元。在中國有觀點指出中日和中韓的貿易額在3年內將出現逆轉。

      除了南韓的三星電子和LG電子的智慧手機等産品的對華出口不斷增加外,浦項的汽車鋼板和厚板等産品的出口也出現增加。據南韓産業通商資源部統計,2013年中國在南韓出口額中的佔比首次超過25%。

      中韓貿易不斷擴大的原因是雙方政治對立較少,另外由於零部件和材料等半成品的進出口勢頭良好,中韓貿易交易的增長空間巨大。

     而中日貿易額減少的最主要原因是日本企業進駐海外。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統計,2013年進入中國的日本企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當地採購率從2010年的58%提高至64%。

       另週邊繞歷史認識和領土問題的摩擦也成為拉低中韓對日貿易額的壓力。由於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爭端導致中日關係惡化,在中國部分地區出現了抵制日貨運動。

       日本與南韓的貿易額也明顯減少。南韓産業通商資源部匯總的2013年進出口動態(暫定值)顯示,南韓對日貿易額減少了10.4%。

       受日韓關係惡化影響,南韓産智慧手機等産品在日本的銷售也增長緩慢。

        預計中韓對日貿易的低迷還將對FTA談判産生影響。中韓預定從1月6日開始在西安召開第9次會談。南韓將中韓FTA作為「最優先的談判對象」(産業通商資源部),希望2014年內達成共識。

        另一方面,旨在2014年底達成共識的中日韓FTA談判也在同步推進,不過受中日貿易額呈萎縮趨勢影響,中國也將「優先中韓FTA談判」(商務部前副部長)。

(加藤弘一 首爾、大越匡洋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4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5
投票總數: 5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