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月9日與時隔7年再次訪日的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會談。雙方圍繞烏克蘭問題、對俄態度的協調統一等交換了意見。一方面,關於存在不同見解的歷史問題等,雙方避免進行深入討論,以此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兩國關係在政治、經濟領域潛藏著各種合作的可能性,將通過首腦間的反覆對話加速重建關係。
 |
安倍與梅克爾舉行首腦會談(9日,日本首相官邸) |
「日德兩國共用著自由和民主主義等價值觀。希望在各種問題上實現合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首腦會談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如此呼籲。梅克爾也回應道:「現在正是加深合作的良機」。
這是自2008年7月北海道洞爺湖首腦峰會以來,梅克爾首次訪日。兩國關係之所變得疏遠,主要原因在於日本的國內政治情況。由於政權更疊等日本頻頻更換首相,日本外交無法將更多精力放在對歐洲事務上,因此此前一直認為與德國構建信賴關係存在難度。
而此次訪日是因為雙方存在俄羅斯這一共同課題。「我對梅克爾總理為烏克蘭問題的和平解決而做出的努力表示讚賞」,安倍對重視同俄羅斯對話的梅克爾表示出了支援,同時強調:「將繼續推行與俄羅斯對話路線」。
德國40%的能源依賴俄羅斯,經濟關係也甚為密切。另一方面,日本與俄羅斯存在北方領土主權問題,但安倍首相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建立了個人間的信賴關係。因此,與對俄採取強硬態度、積極追加制裁的美國相比,日德兩國在對俄態度上存在一致。因此兩國有必要通過首腦會談統一步調。
日德兩國希望構建合作關係並不是第一次。在2008年北海道洞爺湖舉行首腦峰會之際,兩國也曾試圖就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進行合作。不過,事實上日德關係在7年間卻形成了一片空白。在這一空白期裏,德國不斷向中國傾斜。梅克爾在此期間曾7次訪華。對於德國而言,中國是其亞洲最大貿易夥伴國。與豐田汽車爭奪全球銷量首位寶座的德國福斯在中國的銷量大幅增加。
一方面,德國在歐盟已經具有強大的發言權,相反英國和法國的影響力則日漸低下。觀察到這一政治實力變化的中國正對德國加強外交攻勢。
今年6月,安倍首相將為出席峰會訪問德國。而梅克爾預定於2016年再度到日本參加峰會。對於日本來説,與甚至已經可以與美國平起平坐的「歐洲盟主」德國重建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但也並非易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