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日本國內的贊助商招募情況良好。4月14日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與大會組委會新簽訂了合約,贊助企業達到12家。目前簽約額已經超過了東京組委會1500億日元的贊助費收入目標,將創奧運會歷史上的最高紀錄。除了日本國內企業業績良好構成東風外,此次東京奧組委打破「1個行業1家企業」的慣例也産生了效果。
 |
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與東京奧運會組委會簽訂贊助合約 |
東京奧組委通過專職代理企業電通,從今年1月開始招募贊助商。作為2020東京奧運會的頂級合作夥伴的商條件是到2020年的6年時間裏,提供包括物品和服務在內的150億日元左右。東京奧組委的相關負責人稱:「總額超過了1500億日元」。
北京奧運會的贊助約為12億美元,按照現在匯率計算約為1460億日元,14年索契冬奧會的贊助約1560億日元。東京奧運會將創出奧運會歷史上國內贊助商收入的新高。
關於奧運會贊助商招募情況良好的原因,東京奧組委主席森喜朗表示「安倍經濟學取得了成果,企業方面也處於有餘力提供合作的環境之下」。此外,在近來的奧運會上,國內企業獨攬大會贊助商的情況也實屬罕見。Asics首次獲得了體育用品的贊助商權,08年北京奧運會和12年倫敦奧運會時這一權利都被愛迪達獲得。
由於企業方面展現出積極姿態,東京奧組委也致力於構築「全日本」體制。在贊助商行銷中,通常都是「1個行業1家企業」。雖然合同金額因排除同行業其他企業使1家企業獲得壟斷性的權利而升高,但是東京奧運會卻接連出現「打夥」的情況。
4月14日簽約的三井住友和瑞穗同為「銀行」業,卻十分罕見地舉行了聯合記者會。瑞穗的社長佐藤康博表示「東京奧運會將對日本的增長産生巨大衝擊。如果有想法一致的夥伴,共同成為贊助商沒有什麼不妥」。三井住友的社長宮田孝一也表示「想法完全相通」。
已經簽約的NEC與富士通也屬將業種細化而實現的事實上的「吳越同舟」。東京奧組委的行銷負責人表示「已經獲得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的同意。像這樣對行業進行細分實屬罕見,不過今後像銀行那樣的例子也有可能。」
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打夥」進行贊助,能否獲得與鉅額合約金相符合的廣告效果成為未知數。熟悉體育商務的早稻田大學教授原田宗彥指出「在歐美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同時分析稱「相對於成為贊助商所獲得的好處,企業方面似乎更傾向於認為不能錯過半個世紀才在日本舉行一次的大型體育賽事」。
贊助費收入都將成為籌辦奧運會的重要財源。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比賽場館的修建費用預計將會大大超出申辦時的計劃,停建新賽場和將賽場轉移到現有設施的情況接連出現。森喜朗主席表示「我們不能滿足於現狀,希望繼續積極招募贊助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