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與普丁談領土的3個焦點
2016/12/14
推動日本和俄羅斯(前蘇聯)恢復邦交的《日蘇共同宣言》在12月12日迎來生效60週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2月15日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丁赴其家鄉山口縣。雙方圍繞該宣言中推遲的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問題舉行磋商,爭取在解決問題與簽署和平條約上取得進展。磋商的焦點有哪些?在日俄間的磋商中,主要有3個焦點。
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
最大的焦點是北方四島的歸屬。安倍表示,「解決四島的歸屬問題和簽署和平條約的想法沒有改變」。另一方面,普丁強調要遵守《日蘇共同宣言》中註明的簽署和平條約後歸還齒舞和色丹兩島的條件。但對於該宣言中沒有提及的國後和擇捉兩島,則缺乏讓步的跡象。
![]() |
談判相關人士透露,「在此次會談中,很難解決包括國後和擇捉在內的四島的歸屬」。安倍也表示「這不是一次會談就能解決的簡單問題」,對談判已設好防線。
普丁在提及《日蘇共同宣言》中有關齒舞和色丹島的表述時指出,「並未寫明置於誰的主權之下以及在何種條件下歸還」。日本方面有聲音表示,「歸還齒舞和色丹的磋商只要能啟動就很好了」。即使只有兩島的歸屬問題取得進展也要給予積極評價。但普丁的發言透露出將齒舞和色丹島置於俄羅斯主權之下的意圖。
共同經濟活動
作為四島歸屬問題的突破口,共同經濟活動也成為焦點。這是通過日本的技術合作推動四島經濟振興的構想,包括水産加工、基礎設施建設和旅遊等內容。在日俄過去的領土談判中曾經得到過討論,但雙方未能就四島的主權歸屬達成妥協,結果並未實現。
日本將四島視為固有領土,外相岸田文雄在提及共同經濟活動時表示,「前提是不損害我國的法律立場」。相反,如果解決了主權問題,共同經濟活動則有望成為四島歸屬問題解決的突破口。
在「不損害任何一方政府的立場及見解」這一共識之下,日俄進行經濟合作的方案也浮出水面。因為在四島周邊海域的漁業領域已存在這種框架。但是,居民生活的陸地上需要比海上更加細緻的規則,這一方案的實現難度較高。在此次首腦會談中,有可能僅在磋商框架上達成一致。
擴大人員交流
關於從日本前往北方四島的人員往來,日俄兩國政府都有將其擴大的計劃。日本政府目前認為,前往北方四島需要俄羅斯簽證「等同於承認俄羅斯的主權」,要求民眾克制人員往來。但島上的原住民、專家學者和新聞機構相關人士可免簽乘船定期訪問北方四島。
免簽交流是1992年開始實施的制度。此外也存在「掃墓」和「自由訪問」的制度框架。據日本內閣府統計,2016年共有約900人參加了交流。
兩國政府計劃製造更頻繁的訪問機會,以增加交流人口。目前,日本人前往任何島嶼都必須經由國後島海域辦理出入關手續,非常不便。增加手續辦理地點、以及將訪問對象擴大至經濟相關人士的方案正在醞釀之中。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