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問題——謊言與背叛的25年
2018/06/13
有批評稱,這一結果讓朝鮮為2006年10月至2017年9月之間進行6次核子試驗「爭取到時間」。此次日美兩國強烈要求朝鮮實現「完全、可驗證、不可逆的無核化(CVID)」,可以被理解為不願重覆過去的失敗,即在有關無核化的具體步驟和日程的約定仍不充分的情況下就匆匆達成協定。
另外,美朝2012年曾就凍結遠端彈道導彈發射與核子試驗、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觀察團達成協定。但是,朝鮮在同一年對外聲稱是「人造衛星」發射,卻實際進行了導彈發射。在聯合國發表譴責聲明之後,朝鮮放棄了美朝協議。
當時的美國歐巴馬政府對朝鮮日趨感到不信任,轉向了在施加壓力的同時等待變化的「戰略性忍耐」政策。在來自美國的干擾減弱期間,朝鮮進一步加強向核子試驗和導彈開發傾斜。直至將技術實力提高到距離造出將美國本土納入射程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和氫彈只剩最後一步的階段。
從日美的判斷來説,朝鮮與國際社會簽署表面上的協議但實際邁向了核開發。對此,朝鮮則呼籲「是美國和國際社會首先讓承諾變為廢紙」。
那麼,該如何應對朝鮮呢?南韓總統文在寅6月11日在總統府的會議上強調,「朝鮮核問題不會通過首腦之間的1次會談就得到解決」。指出即使美朝首腦會談取得成功,「要完全解決,可能需要1年、2年,或是更長時間」。即使是推進南北和解的文在寅都如此表示,可見無核化的實現或將面臨漫長而艱險的前路。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山田健一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