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食鯨文化何去何從?
2019/08/08
店舖的招牌上是一個顯眼的「鯨」字,店內擺放著各種鯨肉——位於長崎縣佐世保市的中島(鯨)商店,是在這片與鯨魚淵源很深的土地上也少有的鯨肉專賣店之一。
這家店成立於1950年。第2代店主中島滿彥一輩子從事鯨魚事業,如今已經77歲了。從日本的經濟高速增長期開始,中島見證了食鯨傳統的變遷。
今年6月底,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當記者詢問中島「鯨魚生意會火爆起來嗎」,中島令人意外地給出了慎重的回答。
![]() |
重啟商業捕鯨後捕撈上岸的鯨魚(北海道釧路市) |
「在佐世保,5~6月開設了(買賣魚貝類等的集市)‘早岐茶市’,但是在這裡鯨魚已經不好賣了。最近十幾年已經可以看出這種情況。老年人越來越少,鯨肉的味道就快要無人傳承了」。
日本的鯨肉消費在1960年代上半期達到峰值後急劇減少,禁止商業捕鯨更是加劇了消費下滑。如今,鯨魚消費佔肉類消費量的比例非常小。即使在長崎縣,也是令中島嘆息的情況。
在這樣的時代,即使商業捕獲的鯨魚在市場上流通,也難説食鯨文化能否立刻復甦。對於日本人來説鯨魚是什麼樣的存在呢?日本有多喜歡鯨魚呢?
記者帶著這樣的疑問從佐世保來到長崎縣平戶市生月島。這裡在江戶時代古式捕鯨繁榮,是將捕撈、解體和加工企業化的「鯨組」的基地。尤其是益富組,為當時平戶藩的財政作出巨大貢獻。
平戶市生月町博物館·島館的研究員中園成生表示,「雖然有這樣的歷史,但是難以將捕鯨和食鯨視為全日本的傳統。與其説日本,不如説是個別地區的傳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