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交鋒舞臺轉向世貿組織
2019/09/12
南韓政府9月11日表示,韓方以日本的出口管理嚴格化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協定為由提起了訴訟。圍繞半導體材料的日韓對立將轉移到世貿組織的框架內。由於世貿組織的爭端處理程式從著手到得出結論平均需要2年以上,終審也可能存在因額定人數不夠而無法審理等不確定因素。在內政方面出現新火種的文在寅政權撤回訴訟的可能性不大,日韓雙方的對立必將走向長期化。
首先仍是2國間磋商
「這是直接只針對南韓的歧視性舉措,違反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南韓産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俞明希在9月11日的記者會上對日本加強出口管制提出批評。關於此次起訴,他表示「要防止日本亂用出口許可制度,有必要事先防範類似措施出現」。
![]() |
世貿組織對於貿易爭端處理採取二審制,首先由兩國為尋找解決辦法而進行磋商。一般情況下,訴訟國會在解決爭端程式的第一階段要求進行雙邊磋商,向日本提出這一要求的時間點被視為「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南韓11日向日本提出了磋商請求。
得出結論需要2年
同一天上午召開記者會的日本前經濟産業相世耕弘成反駁稱,「日本的措施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則,這點十分明確」。關於雙邊磋商,世耕僅表示「要仔細研究磋商要求的內容,合理應對」。首先,日本是否會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制度回應磋商要求將成為焦點。
如果日本不予回應,在為期60天的磋商中無法取得進展,提起訴訟方可要求進行初審,即由爭端處理小委員會進行審理。任何一方不服爭端處理小委員的判決,將可上訴至高級委員會進行終審。從提起訴訟到高級委員會做出判決,通常需要2年以上時間。
目前,高級委員會的審理面臨一定難題。雖然委員會額定7人,但批評世貿組織功能不健全的美國拒絕再次出任和補充。目前只有審理所需的最低人數3人。到12月,另外2人的任期屆滿,將無法受理新的案件。這也就意味著,在爭端處理小委員會上敗訴的一方即使提起上訴,爭端也可能無法得到處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