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長壽社會的現實:醫患皆老
2020/09/24
根據截至2016年的平均水準來分類,日本52個大城市型醫療圈中,75歲以上老年人的每人平均診療時間跟地方城市一樣水準的有19個,跟人口過於稀疏地區相當的有1個。到2026年,將分別增至20個和11個。
到2024年4月,加班時間上限定為月平均80個小時的《勞動方式改革相關法案》將適用於醫生。醫生的長時間勞動需要糾正,但人員週轉越來越嚴峻。有沒有克服的辦法呢?
普及遠端診療
首先是擴大護士的職能。從2015年開始,日本接受過培訓的護士可以進行動脈採血等「特定行為」。這有助於減輕醫生的負擔。日本政府的目標是到2025年將這類護士增至10萬人,但2018年度末卻還只有1700人。政府的舉措尚未得到醫療機構的理解,有人批評培訓費高。政府需要給予費用補貼及提高報酬等扶持政策。
![]() |
日本老年人(資料圖) |
還需要推動普及2015年已事實上解禁的線上診療。通過減少不必要的來院診療,提高醫生的效率。從事系統開發的MEDLEY公司的執行董事田中大介表示,「線上診療將為解決醫生不足貢獻力量」。
作為應對新冠疫情的限時措施,日本對初診的線上診療也進行解禁,但醫生仍有很大的抵觸。疫情平息後,仍需要繼續放寬限制和醫生的自我變革。
分析概要:根據過去醫生人數的變化率,針對每個「二次醫療圈」預測了2026年的醫生人數。根據各年齡段的平均上班時間計算出醫生的總上班時間,在每個醫療圈除以75歲以上的人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朝田賢治、滿武里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