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決定核處理水排海,之前的6年幹了什麼?
2021/04/28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不採取這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並且應該以此為目標。但是,廢堆作業不斷推遲,燃料碎片的清除工作將於比原計劃晚1年的2022年開始,但是否真能開始也難以預料。本來也未完全掌握碎片的情況,廢堆作業的前景尚不明朗。
以後,最好設想多種可能性與當地一點點地協商,其中包括廠區無法恢復空地的情況。如果臨近原定的廢堆完成時間,已經火燒眉毛了,就沒有慢慢討論的餘地了。關於核處理水,也是在沒有增加更多存儲罐的餘地、接近極限以後,才安排聽證會和「聽取意見的會議」,只是臨陣磨槍,無法消除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和不滿。決不能再重蹈覆轍了。
在耐心達成共識上,歐美有成功經驗
在圍繞複雜問題達成共識方面,歐美有成功經驗。英國在核武器相關設施及發生過火災的反應爐所在的坎布里亞郡塞拉菲爾德,花了120年時間,達成「廢止措施」。關於推進方法及周邊産業的情況等,一直持續跟英國原子能廢止措施機構、相關企業、地方政府官員及當地居民等進行對話。美國也圍繞前核武工廠——科羅拉多州洛磯弗拉茨廠(Rocky Flats Plant),與當地展開對話,保留了部分禁止入內的管理區域,在安全的地方畫設徒步路線,可以參觀。
![]() |
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東京電力福島第1核電站的處理水排入海洋,首相菅義偉正在接受 媒體採訪(4月13日上午,拍攝于首相官邸) |
日本首相菅義偉在決定將處理水排入海洋時,強調處理水的處理問題已討論了6年以上。但東京電機大學教授壽樂浩太嚴厲地説:「只是浪費了很長時間,並未給誰帶來利益」。看不到公眾意見及聽證會的意見到了哪及如何利用的,很多人都沒有得到反饋。這種無力感會讓人失去積極討論和考慮的意願。結果,陷入了自上而下的決定越來越多的惡性循環。
不是説服盡可能多的人,而是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參與了決定,這才是不留後遺症、徹底解決問題的捷徑。壽樂浩太教授指出,「即使不能順利開展,認真檢驗政策決策流程,弄明白問題所在,才是最重要的」。在耐心重覆的過程中,就會逐漸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安藤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