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衛隊7月1日迎來創建60週年。在「專守防衛」的基本理念下、重點放在國土防衛的任務發生了變化,活動範圍急劇擴大。日本為了應對面臨的安全保障環境的變化,放鬆憲法第9條的束縛,日本自衛隊的活動持續面對著未知領域。如果安倍政權借助修改憲法解釋來解禁集體自衛權,自衛隊的活動將進一步進入新階段。
自衛隊是不能見光的人?
「在你們成為不能見光的人時,國民和日本才更加幸福。希望你們為了國家而忍受這一切」,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將自衛隊稱為「不能見光的人」是在1957年2月。當時,吉田茂邀請擔任防衛大學第1期畢業生影集編輯委員的平間洋一等人到位於神奈川縣大磯的自己家中説了這番話。當時自衛隊創建即將3週年。
「自衛隊受到國民的歡迎和愛戴的事態,只能發生在日本遭受外國攻擊而國家處在生死存亡關頭之時、受命參加救災之時和國民陷於困境之時」,吉田茂這句話的含義是鼓勵避免引起事端。
平間洋一回顧稱:「當時整年都能聽到自衛隊是不能見光的人的罵聲。吉田先生使用不能見光的人這個表述,是因為國民一直這麼説」。當時日本國民對軍事存在嚴重過敏。即使是在自衛官子弟就讀的小學,也能看到教師批評自衛隊的場面,自衛隊遭受的批評非常強烈。
自衛隊建立之後,設想了前蘇聯對日本領土的登陸進攻,精力用在了防衛能力的建立和訓練上。而在日本防衛廳(現防衛省)編撰的《自衛隊十年史》中,還能看到積極承擔道路和橋樑建設等土木工程任務的情況。此外,基礎設施建設也是自衛隊的重要工作。
情況的轉機是在東西冷戰的結束。
「從此之後潘朵拉的魔盒就將被打開。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在日本被稱為「防衛廳先生」的西廣整輝防衛次官1990年在其卸任前的會議上這樣預測。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日本派出了海上自衛隊的掃雷艇幫助在波斯灣進行掃雷。這是日本自衛隊首次進行海外派遣。1992年自衛隊又參加了在柬埔寨的聯合國維和行動(PKO)。之後還參加了在莫三比克和中東戈蘭高地等地的聯合國維和行動,「國際貢獻」成自衛隊的招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