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遭受聯袂走低,同時大宗商品行情也在加快下跌腳步。中國經濟減速風險成為世界經濟面臨的陰雲,投資資金正在紛紛規避風險。主要國家的穩定金融和防止經濟減速的政策受到看眼。
日經平均指數在8月21日週五跌破2萬點後,8月24日開盤後後繼續下行。而道瓊斯30種工業股平均指數較上一交易日下跌530點,跌至1萬6000點左右。從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來看,原油行情一度跌破每桶40美元,創出了6年零5個月以來的新低。上週末對於世界市場來説,成為黑色星期五。
在中國,儘管拼命托市,但上證綜合指數8月21日仍然接近跌破3500點,而24日開盤後更是大幅下跌。這是因為經濟指標疲軟,同時難以讀懂人民幣突然貶值等當局的應對舉措。市場的疑神疑鬼心理正在擴大。
美國貨幣政策同樣難以預測。9月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是否會解除零利率政策?包括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主席葉倫在內,FOMC成員看起來仍左右搖擺。
美國盡可能打開金融的水龍頭、中國等增加投資——這2個引擎推動2008年雷曼危機以後的世界經濟實現了復甦。充斥的資金在已開發國家內難以消化,流向了新興市場國,進入了股票和大宗商品市場。
但是,由於中國經濟異動和美國貨幣寬鬆的終結,資金的盛宴將落下帷幕。反映出一直「爆買」資源的中國的低迷,作為大宗商品指標,湯姆森路透的核心商品CRB指數跌破了甚至在雷曼危機後仍保持的200點大關。
商品價格大幅下跌意味著,從資源出口國到進口國的大規模收入轉移。例如對日本來説,油價走低在半年裏讓日本節省了3萬億日元的進口。但是,在世界經濟前景存在風險的背景下,至關重要的消費者心理難以改善。
另一方面,資源型國家的財務狀況正在迅速惡化。中亞産油國哈薩克8月20日無法保持管理匯率制,轉向了浮動匯率制。油價走低和對中國出口減少對經濟構成了直接打擊。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始於泰國,經過南韓和印度尼西亞,1998年導致俄羅斯出現債務違約。此次資源型國家和新興市場國是否將相繼遭遇外匯不足?即使不會如此,新興市場國也正在積累美元負債。歐美金融相關人士擔憂的是新的國際金融動盪的導火線。
市場出現不穩定之後,作為資金避險目標,與歐元一樣,日元易於被買入。將對日本的出口構成逆風。如果世界經濟出現失速,「安倍經濟學」重視的成長戰略的基礎有可能崩潰。
市場動揺已形成全球連鎖反應,一國的經濟與市場對策存在極限。包括作為震源地的中國在內,主要國家應攜手加快構建穩定金融和防止經濟失速的體制。如果袖手旁觀,來自市場的壓力有可能加大。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瀧田洋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