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貶值逼近下限的「購買力平價」
2021/11/01
在10月28日的外匯市場,日元匯率以1美元兌113.5~114日元區間為中心上下波動。日元兌美元的迅速貶值出現暫緩跡象,但日元的貶值預期依舊根深蒂固。「安倍經濟學」出台以來被視為日元匯率下限的指標之一是「購買力平價(PPP,按消費者物價計算)」,目前的日元匯率迅速向購買力平價靠攏。由於日美兩國的貨幣政策的趨勢差異,甚至出現了如日元貶值持續下去、將跌破購買力平價的可能性。
日元匯率進入10月後,迅速從1美元兌110日元區間貶值至114日元區間。由於日美兩國的貨幣政策差異等,日元被拋售,美元被買入。原油價格上漲也帶來日本作為資源進口國貿易赤字將膨脹的預期,成為日元的利空因素。
目前,由於獲利拋售等原因日元兌美元匯率略微反彈至113日元區間,但日元的貶值預期根深蒂固。在日元對美元的交易中,看跌期權減掉看漲期權的「風險逆轉(Risk Reversal)」維持上升態勢。這一數據顯示出預測日元貶值的市場參與者很多。
購買力平價是根據「一個國家的貨幣購買力在其他國家也相同」的邏輯,通過對比2國間物價而計算的理論匯率,被視為探索日元匯率適當水準的指標之一。日本國際貨幣研究所的統計顯示,最近的9月購買力平價(以1973年為基準)為114.26日元。市場認為購買力平價作為日元匯率低點是「無法跨過的障礙」,但日元匯率進入10月後一度低於購買力平價。
在外匯市場,如果以浮動匯率制被採用的1973年為起點,日元匯率全月平均(日本銀行公佈值)低於購買力平價,最後一次是美國雷根政權允許美元升值的20世紀80年代中期。瑞穗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小林俊介表示,在1985年的廣場協議提及糾正日元貶值後,「日元匯率向購買力平價接近成為美國批評日元貶值的一個標準」。
自1980年代中期至「安倍經濟學」時期,基於企業物價的購買力平價被意識到。但隨著生産基地遷往海外,過去的「日元貶值→出口擴大→外匯兌換日元的需求增加→日元升值」的迴圈難以發揮作用,下限更低的基於消費者物價的購買力平價開始被意識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