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股歷史性上漲不再主要靠央行「買買買」
2024/01/11
海外投資者和日本企業的變化正在給日本股市帶來歷史性的上漲。日本企業為了改善資本效率而推進股票回購,對其態度予以好評的海外投資者則在2023年時隔1年轉為凈買入日本股票。雙方合計凈買入額超過8萬億日元,把日經平均指數推到33年來的高點。對於不依賴日本銀行(央行)的股價上漲,個人投資者的動向成為今後的焦點。
東京證券交易所1月10日公佈的各投資部門交易動向(東京和名古屋2個市場)顯示,2023年全年海外投資者凈買入3.1215萬億日元。凈買入規模創出安倍晉三政權的經濟政策「安倍經濟學」初期的2013年(15萬億日元)以來的新高。反映日本企業股票回購的商業法人的凈買入額為4.9012萬億日元。
東京證券交易所 |
日經平均指數1月10日按收盤價計算自1990年3月以來首次突破3萬4000點。與2022年末相比的漲幅超過30%。企業響應東京證券交易所推動的PBR(股價凈值比)改革,促使海外投資者對日本股票進行了重估。在日本銀行對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買入基本停止的情況下,實現了歷史性的股價上漲,具有很大意義。
海外投資者和日本銀行一直在左右安倍經濟學之後的日本股市行情。首先行動的是海外投資者。在日本銀行的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匯率方面的日元持續貶值、安倍政權的結構改革備受期待的背景下,海外投資者2013~2014年合計凈買入約16萬億日元日本股票。但是,限制放寬和企業盈利能力改善未能達到海外投資者的預期,2015年以後凈賣出的年份明顯增多。
消化海外投資者的大量拋售的是日本銀行。日本銀行為了加強貨幣寬鬆效果而開始買入ETF,在2013年以後累計買入超過35萬億日元。雖然在新冠疫情造成直接打擊的2020年發揮了支撐股價的效果,但「官方主導的行情」的弊端也開始被指出,例如央行成為部分日本企業事實上的最大股東等。
可以説2023年朝著擺脫「依賴日本銀行」邁出了一步。呈現出原本的局面,即日本企業在增長戰略和股東報酬政策上相互競爭,而投資者則對優劣作出評價,進而決定股價。2023年4月美國著名投資家華倫·巴菲特訪問日本,颳起了全世界對日本企業産生興趣的「東風」。
實際上,海外投資者正在關注日本企業的變化。例如作為日本有代表性的企業群——豐田集團。大型零部件企業電裝在出售交叉持股的同時,宣佈了2000億日元規模的股票回購。在2023年宣佈股票回購計劃的上市公司中,近3成是過去5年完全沒有相關行動的公司。
2024年海外投資者的態度將左右日本的股價。高盛證券透露,積極投資者仍然把日本股票的持有控制在偏低水準。日本股票策略師建部和禮指出,「買入空間很大」。如果日本企業的變化持續下去,有可能成為推動股價上漲的動力。
關注的焦點是個人投資者的動向。個人投資者2023年全年凈賣出2.9192萬億日元日本股票。對股價持續走高持懷疑態度的個人明顯傾向於逆向交易,股價走高後容易轉向拋售。當然,可以説目前雖然迎來了歷史性的股票走高局面,但拋售卻很少。在安倍經濟學行情初期的2013年,個人投資者1年內凈拋售了近9萬億日元。
東海東京調查中心的首席股權市場分析師鈴木誠一分析稱,「泡沫經濟崩潰後,在出現潛虧的情況下個人持股者的低價割肉已告一段落」。此外,他認為在2023年的上漲局面中沒有買進的個人投資者也很多,因此很難出現拋售。
從2024年1月開始,日本的小額投資免稅制度(NISA)擴充。20~30多歲一代具有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處於2013年以後的股價上漲局面、對股票投資持積極態度的特徵。在對未來社會保障的不安日益高漲的背景下,他們正在利用NISA等積累資産。如果個人投資者的態度改變,日本股市將接近完全擺脫對日本銀行的依賴。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