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市失去的35年與二個「信賴」
2023/12/27
小平龍四郎:最近,在與證券公司的高管們談論泡沫經濟時,接連聽到了同樣的説法。日經平均指數在1989年的「大納會」(年終最後一場交易)中創出3萬8915點的最高點,從隨後的1990年「大發會」(新年後最初的交易)開始進入了漫長的下跌局面。從那以後,日經平均指數再也沒有超過那一天的高點。每當想起約35年前的泡沫經濟的日子,會有不少日本證券人士隱隱作痛。
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場內經紀人,日經平均指數逼近4萬點(1989年,東證) |
2023年日經平均指數達到33年來的最高點。即使提到「史上最高點的刷新」,也不會再有任何人嘲笑這是癡人説夢。能夠克服心靈創傷的日子也許不再是遙遠的未來。
日本政府高舉資産管理立國的旗幟,東京證券交易所呼籲企業提高對資本成本和股價的意識。擴充小額投資免稅制度(NISA)等各種政策也相繼出台。在此背景下,外國投資者經常問的一句話是「這次不一樣嗎?」
35年前,東京被吹捧為世界第一的國際金融中心。泡沫經濟破裂後,類似的構想浮現又消失。因此,越是資深投資者,越會對資産管理立國的口號具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例如,1997年日本吹響日本版金融「大爆炸(big bang)」的號角。美國美林證券(現為美國銀行)接管破産的山一證券的網點和人員,決定在日本進入個人證券業務。與短期的頻繁交易劃清界限、立足長期、貼近客戶的資産管理型運營受到的期待加強。
但是,美林在數年內大幅縮減了日本的個人業務。雖然原因很複雜,但日本缺乏長期投資紮根的決定性因素,那就是「信賴」。
在日本,證券公司的信賴度並非很高。為了推進資産管理型業務,美林試圖詳細掌握客戶的財産和家庭構成等情況。這在美國是理所當然的手法,但日本的客戶卻感到困惑。
現在情況如何呢?泡沫經濟時期證券公司那種蠻幹、時而違法的營業模式固然已經銷聲匿跡。即便如此,要問是否獲得了足夠的信賴,還是存在著微妙的一面。
日本調查公司MyVoice(東京千代田區)的形象調查顯示,作為「具有信賴度和安心感的證券公司」,以野村證券為代表,大和、SBI和樂天等的名稱被提及。但是,均僅佔回答(可多選)的10%~30%。最多的是回答「沒有」值得信賴的證券公司的聲音,佔到44%。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