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集團就收購義大利輪胎巨頭倍耐力(Pirelli)達成了協議。這將成為中國製造業史上最大級別的海外收購案。中國的戰略是投入鉅額資金獲取品牌號召力和技術實力,迅速成為世界競爭的主角。自2000年代以後全面啟動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已經進入新局面。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在中國化工啟動高達71億歐元的大型收購的背後,明確提出這個口號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意向發揮了巨大影響。中國化工雖然旗下擁有風神輪胎等輪胎企業,但主要市場主要是中國。在海外知名度較低,處於劣勢地位。
如果在已開發國家擁有很高知名度的倍耐力被納入旗下,中國就有望擴大高性能輪胎等高附加值産品的銷售。而在進軍新興市場國家方面,為世界性汽車賽事「F1」提供輪胎的倍耐力的品牌號召力也將成為強有力的武器。
此外,中國化工具有國家信譽這個後盾。雖然收購資金的費用負擔巨大,但作為國有企業,被認為將從國有銀行以低利率獲得資金。此外,還可以通過公募和發債,以相比民營企業等更加有利的條件籌集資金。
另一方面,對於倍耐力來説,規模的擴大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在被中國化工收購後,倍耐力的卡車和商用輪胎業務有望與中國化工旗下企業進行整合。計劃借此使産量倍增,提高價格競爭力。而在銷售方面,也將共同開拓中國市場,同時加快進入東南亞、非洲和南美的新興市場國家。在原材料採購方面,也將展開合作。
在日本也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倍耐力在規模方面落後於歐洲的競爭對手法國米其林和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 AG)。2014財年銷售額為60億歐元。雖然新興市場的比率超過50%,但在整體銷售額方面,與米其林具有3倍差距,與大陸集團(橡膠業務)存在2倍差距。
為了打開局面,去年曾接受俄羅斯國營石油企業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Rosneft)的間接出資。「要成為贏得新興市場的企業」,倍耐力首席執行官馬可•特隆凱蒂•普羅維拉(Marco Tronchetti Provera)顯示出信心。此前曾計劃以歐洲僅次於德國和英國的第3大汽車市場俄羅斯為突破口加快追趕。
但是,由於美歐的對俄羅斯制裁,俄羅斯的新車銷售急劇減少,倍耐力出現了明顯誤判。同時,近年來南韓企業等對歐洲市場加強攻勢,競爭環境日趨嚴峻。在行業內部,競爭焦點甚至擴大至有助於提高燃效的技術開發和駕駛顧問服務,這需要鉅額資金。倍耐力希望中國化工在財務方面提供支援,以東山再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