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角獸」上市後的苦戰
2018/11/28
新上市的手機企業也在損益方面感到痛苦。
小米7月在香港上市,但該公司7~9月的營業利潤同比減少38%。智慧手機業務的毛利潤率僅略超過6%,與1年前2位數的毛利率相比出現下降。原因在於中國國內市場接近飽和,小米正在與華為、OPPO爭奪市佔率。
![]() |
在香港交易所敲響上市銅鑼的小米CEO雷軍(資料圖) |
當然,從小米來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海外營業收入佔整體的比率超過4成,在最終損益上實現了盈利。中國企業在嚴峻的國內市場積累了競爭力,在海外能否發揮出實力將成為增長的關鍵。
6月,台灣鴻海精密工業的子公司「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FII)」在上海上市。該公司在大陸負責組裝iPhone。7~9月,因新産品的上市時間與2017年錯開,其營業收入增長60%,但由於人工費上升,營業利潤僅增長5%。
在2018年上市的中國「獨角獸」企業中,全球最大車載電池廠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是為數不多保持強勁的企業。其7~9月銷售額增長72%,營業利潤增長83%,顯示出順利增長態勢。
寧德時代除了受益於純電動汽車(EV)購買補貼之外,2018年1~9月超過4億元的政府直接補貼也做出貢獻。其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製造2025」的政府扶持。
百度和阿里也籠罩陰影
美國市場調查公司CB Insights統計顯示,中國的「獨角獸」企業約為80家,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2位。2018年相繼有企業脫離「獨角獸」行列,股票上市,融資超過1千億日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