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總市值銳減 印度企業崛起
2018/12/24
中國最大企業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人壽保險等金融相關企業的總市值減少也很突出。
在此前成為行情火車頭的高科技相關領域,不確定性正在加強。南韓三星電子的總市值減少約1100億美元。屬於盈利來源的半導體記憶體的單價轉為下降,對2019年業績的擔憂浮出水面。智慧手機的在華份額也出現暴跌。
![]() |
馬化騰(資料圖,REUTERS) |
世界最大電子製造代工(EMS)企業鴻海精密工業的總市值減少約230億美元,在減少額上排在第13位。由於美國蘋果的智慧手機「iPhone」銷售低迷,組裝需求放緩。從向美國市場出口在中國大陸工廠大量生産的産品這一業務模式來看,貿易摩擦的直接打擊令人擔憂。董事長郭台銘表示目前僅僅是貿易摩擦的開始,將持續5~10年,顯示出警惕。
另一方面,在總市值增加額排行榜上,印度企業壟斷了前5名。取代中國企業、拉動亞洲股市的格局日趨鮮明。
居首位的印度塔塔諮詢服務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簡稱TCS)的總市值增加約240億美元。與居第4位的印孚瑟斯技術(Infosys)一起,都是大量擁有優秀印度技術人才的IT服務大型企業,正在抓住歐美金融機構等全球企業的旺盛IT投資需求。塔塔諮詢服務公司的董事長兼CEO Rajesh Gopinathan顯示出自信,表示「在戰略上一直投資的領域正在增長,年度內有望保持2位數增長」。
居第2位的印度大型財團信實工業公司隨著印度經濟的增長,聚酯纖維等化工産品的需求正在增長。此外,以「Reliance Jio」品牌拓展的手機正在擴大份額。日用品企業印度斯坦聯合利華(Hindustan Unilever)和食品巨頭雀巢印度公司等消費相關企業的總市值也出現上升,與中國形成對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伊原健作 台北、 木原雄士 香港、張勇祥 上海、川上尚志 廣州、早川麗 孟買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