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年投資18國港口
2020/01/06
中國正在海外積極推進港口的收購和出資。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進行統計顯示,過去10年的投資對象至少涉及18個國家的25個項目,總投資額約合1.2萬億日元。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OSCO)等兩家國有企業的投資佔大部分。雖然圍繞出資,也存在官司等糾紛,但正在穩步取得進展。
日本經濟新聞根據上市企業發佈的資料等公開資訊進行了調查和統計。對象是2010年至2019年12月的過去10年的項目。在25個海外港口併購或出資項目(部分仍處於計劃階段)中,中國港口運營大型企業招商局集團佔11個(包括與其他企業重覆的部分),數量最多。
![]() |
第2多的是中國最大海運企業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佔9個。兩家國有企業合計參與20個項目,佔大部分。最近兩家企業的活動也很活躍。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11月針對向希臘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追加投資6億歐元與希臘政府達成協定,該公司董事長許立榮表示有能力讓該港發展為歐洲最大港口。
該公司以2008年取得位於地中海海運要衝的比雷埃夫斯港的部分運營權為契機,一直順利擴大業務。2016年成功向該港的運營公司出資51%,取得經營權。貨物的吞吐量也順利增加,2018年比2013年增加75%,據悉該公司希望通過此次投資進一步推進港口的擴充。
對中國來説,比雷埃夫斯港尤其具有吸引力。過去,要從中國通過船運向西歐和北歐運輸家電和服裝等中國産品,很多航線是從南海出發經由印度洋及蘇伊士運河、然後穿過位於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但據相關人士表示,「隨著比雷埃夫斯港的建設取得進展,可以在該港卸貨,改為鐵路運輸,能大幅縮短交付給歐洲各地客戶的時間」。
另一方面,招商局也剛剛在11月下旬敲定向海外港口投資9.55億美元的大型收購。據悉將取得亞洲和歐洲等的10處碼頭。
實際的成果可從統計數據上看出。觀察兩家企業公佈的合計18個海外港口的貨物吞吐量,2018年有15個港口比上年增加,其中10個港口增長10%以上。吞吐量減少的出資項目只有2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