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中國啤酒雙雄強勢反彈
2020/09/30
「廠房還在,但一個人也沒有了」,在遼寧省遼陽市,當地的餐飲業者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時如此表示。相關人士透露,這座工廠從大約六七十年前就有,之前被華潤收購。據悉,原來有200~300人在廠裏工作,2018年夏季前後關閉。
不過從華潤整體來看,工廠開工率(2019年底)仍只有50%左右。計劃在到2024年的5年內,每年關閉3~5座工廠,進一步減少産能。遼寧省和四川省(分別為9座工廠)、浙江省和安徽省(分別為6座工廠)等工廠較多的地區有可能成為關閉的對象。
第二大的青島啤酒的凈利潤增長13.8%,達到18.54億元,銷售額減少5.3%,減為156億元。青島啤酒2019年9月宣佈今後3~5年關閉與整合10座工廠,將2019年底的年産能較2016年底減少約13%。北京燕京啤酒2020年1~6月的凈利潤減少47.5%,降至2.69億元,銷售額減少13.9%,降至55億元。
![]() |
為何華潤等啤酒廠商會出現産能過剩呢?要了解這一點,需要翻閱歷史。
國盛證券的報告等顯示,中國啤酒行業過去曾有800多座工廠林立。華潤2002~2006年收購了約60座工廠,到2000年代中旬,超過第2位的青島啤酒,躍居中國首位。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啤酒市場迅速擴大。隨著消費者嗜好的多樣化,啤酒産量以2013年為頂峰轉為萎縮。不僅是華潤,青島啤酒也收購了多家工廠,最後也不得不淘汰工廠。
疫情的負面影響已基本消除,需求正在復甦。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1~3月中國啤酒産量同比減少35%,但4~6月增長6%。侯孝海表示,(與疫情前相比)8月中旬華潤的零售銷量恢復至100%,餐飲恢復至70~80%。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