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2013年實施的併購(M&A)總額比上一年增長83.6%,達到932億300萬美元,時隔2年創出新高。除了為獲取資源權益等在外國實施的收購拉高了整體水準之外,中國國內的企業重組也日趨活躍。在由高增長轉向穩定增長的中國,尋求通過併購確保新收益來源的動作今後仍將持續。
上述數據來自中國研究機構清科研究中心。雖然統計標準有可能存在差異,但單純比較高於日本recof公司統計的日本企業2013年參與的併購總額(8萬億459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893億元)。而併購起數則為1232件,比上年增加24.3%。
推高併購總額的是海外併購。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增長約30%,達到384億9500萬美元,連續3年創出了新高。中國海洋石油(CNOOC)斥資151億美元對加拿大石油巨頭尼克森的收購、雙匯對美國同行業巨頭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 Foods Inc.)的收購(約71億美元)等大規模案件相繼完成,這起到巨大作用。
此外,中國國內併購也日趨活躍,從起數來看為1094件,比上年增長約30%,而交易額則為417億4000萬美元,增長至2.4倍。其中包括大型搜索引擎服務商百度以19億美元收購從事智慧手機應用程式開發的91無線網路等大規模併購。
中國企業在海外和國內均在增加併購,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經濟增長率已從此前的2位數下降至7-8%。只要進行增産等數量擴張即可增加收益的時代已經終結。而吸收海外以及中國其他企業擁有的經營資源、市場和其他領域的技術,並提高品質已經成為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
從結果來看,發生併購的行業也出現了多樣化。在2012年交易額排在前10的併購案中,受政府意向影響的大型國有企業獲得海外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權益的案件佔了7件,但2013年僅為4件。
相反,生物、醫療、環境和網際網路等新興産業的比重出現了提高。2013年,生物和醫療領域完成了103件併購。而環境技術領域則為69件。均比上一年增加50%以上。
進入今年以來,大型房地産企業綠地集團決定投入總計12億英鎊,在英國倫敦進行房地産開發。此外,藥品風險企業海普瑞藥業則宣佈,將斥資2多億美元超收購美國同行業企業SPL公司。
在中國大陸,首次公開募股(IPO)於本月時隔約1年零2個月重啟,把通過市場籌集的資金用於併購的企業或將出現。中國對他國企業的收購雖然存在進展不順利的情況,但清科研究中心表示對外併購將進一步增加。
清科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還包括外資企業在中國實施的併購。2013年,英國金融巨頭匯豐銀行(HSBC)將所持的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權出售給泰國大型財團正大集團(CP)的案件(約94億美元)等推高了總金額。
(菅原透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