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外企的外籍員工拒絕被派往中國工作,這正讓很多歐美和日本企業煩惱不已。因中國的大氣污染和水質惡化不斷加重,拒絕被外派到中國或者希望提前回國的員工層出不窮。對外資企業而言,持續擴大的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正與日俱增,但中國的監管不斷增強,員工非常辛苦。為了留住優秀人才,改善員工待遇成為各國際性企業的當務之急。
一家日企的北京總部:「喂,這周沒什麼變化吧?」外地日籍員工:「我已經幹不下去了,讓我回國吧!」
在日本機電廠商的北京事務所,總務負責人每個週末都忙於撥打這樣的電話。電話的另一頭是被派到中國各地工廠的日籍員工。本來打電話只是例行確認安全,而最近聽各地外派人員訴苦卻成為了一項很重的工作。
由於企業的本土化程度不斷深化,不僅北京上海,很多地方城市的工廠都派駐了日籍員工。其中有些地方只有一個人,他們十分孤獨。因為認為中國的生活環境差,所以他們的家人留在日本,只能隻身來到中國工作。甚至還有不少人患上了憂鬱症等。「中途回國者若增加的話,會對企業的中國戰略産生影響。因此熱情的關懷很重要」,中國法人的管理者擔憂地説。
PM2.5等中國的環境問題引起了全球的注意,外資企業相繼提高了在中國工作的外派人員的「艱苦津貼」。但拒絕到中國任職的人並未因此減少,提前回國者反而持續增加。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2014年的調查顯示,進入中國的美國企業中48%表示「因大氣污染,聘請管理層到中國工作變得十分困難」。數據相比2008年調查的19%急劇攀升。
PM2.5是日本標準的14倍
在廣闊無垠的玉米地裏,一座預製板裝配式小屋零星地點綴其間。房屋牆壁上紅色的「可口可樂」標誌熠熠生輝。這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郊外某工業用地的一角。美國飲料巨頭可口可樂投入總額1億美元建設新工廠。
從使用了20年的市內工廠遷移出來,新工廠面積擴大到3倍,生産線也從3條增加到9條,這裡將成為與百事可樂競爭的重要生産基地。
但是要尋找該工廠的管理層候選人卻沒那麼簡單。哈爾濱市PM2.5濃度曾一度超過了每立方米1000微克。這是日本環境省規定的避免外出標準的14倍以上。雖然可口可樂採取了發放「艱苦環境津貼」、基本工資增加15%左右等措施,但依舊為確保人才而苦思焦慮。
上海社會科學院今年2月發佈的報告中稱,北京的宜居指數遠低於平均水準,屬於不宜居城市;環境指數約為平均水準的一半,説明環境遠未達標;污染極其嚴重,大大低於平均標準,甚至已經達到不適合人類居住的程度。由於大氣污染,北京周邊的生活環境急劇惡化。中國的肺癌發生率居世界首位,包括外派人員的家人都為他們的健康十分擔心。
此外,中國政府鮮明地表示要培育中國國內産業,外企飽受責難。外籍員工夾在本國和中國職員之間左右為難,壓力很大。
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企業美國英特爾2010年在中國大連設立工廠時,新設了小區、美國學校和國際水準的醫院。
「如果員工無法忍受外派生活,在任期內中途回國的話,對公司來説很可能每個人要損失50萬美元」。英特爾的事業開發部長表示,需要特別關心他們家人的心理健康。外派人員最初有300人。為了在尚未習慣的中國生活,花費了20萬美元引進了與美國連接的遠端醫療系統,陷入孤獨的員工妻子們從而能夠諮詢心理醫師。
中國員工有不滿
「在相同的環境工作,為什麼不向中國員工支付津貼?」「只提高日本人的津貼實在太奇怪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