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最大的經濟城市上海,商業設施的供給過剩感愈發強烈。今後幾年間,商業設施的增建面積被認為將大幅超越400萬平方米,其總面積相當於100個東京巨蛋大小。其中大部分都是作為購物中心開發的,今後沒有足夠商戶入駐的購物中心將有可能增加。
|
將完工的地標性建築上海中心 |
在上海陸家嘴地區,林立著未來感十足的摩天大樓。而在陸家嘴一隅,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的建設工作正在進行之中。該建築預計2015年竣工,結構高度為580米。在建好頂針天線等附屬物之後,其高度將達到632米,成為媲美世界最高的電波塔——「東京樹」(634米)的摩天大樓。
現在已經可以乘坐三菱電機製造的高速電梯登上上海中心大廈的最高層121層。大樓的施工已正式進入內部裝修階段。負責人幹勁十足地説:「除辦公室和酒店以外,一些商業設施也會入駐。全面竣工後,上海中心大廈將成為上海的新地標」。其中,地上五層和地下兩層為商業設施,總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
據美國房地産資訊服務機構「世邦魏理仕(CBRE)」統計顯示,到2016年末上海新開業商業設施的總面積將達到330萬平方米。從2000年到2013年,上海商業設施的年平均供給面積為32萬5671平方米。但在2013年到2016年的3年間,這個數字將達到112萬2876平方米,預計將膨脹至原來的約3.4倍。
開發活動較多的是土地資源相對較豐富的郊區。例如「新虹橋商務區」的開發。該商務區把守著上海西部的虹橋機場和虹橋火車站這兩個「空」「陸」大門。據稱到2016年,該地區商業設施的供給面積將達到60萬平方米以上。在上海市中心,定位類似東京銀座的「南京西路」也有近30萬平方米的開發計劃正在進行之中。
據CBRE的調查,上海新建商業設施中的90%都是購物中心型(SC型)。對此開發商認為,與銷售服裝、珠寶首飾和化粧品等商品的百貨商店相比,內設電影院和美食街的購物中心能吸引更多的客人前來。
本來,在由於經濟放緩而導致的消費增長緩慢的背景下,加快商業設施的建設會給人帶來更強烈的過剩感。CBRE也指出部分開發計劃可能會被推遲。在中國,以地方城市為中心出現了「鬼城」,沒有買主的住宅樓林立。今後,也有可能到處出現沒有商戶入駐的商業設施。
百貨商場向購物中心轉型
對購物中心抱以更多關注的不僅僅是房地産開發商。直面競爭激化的百貨商場行業也期望通過轉型為購物中心來保全自己。
比如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該集團以總公司所在地北京為中心展開業務,是一家非常有名的企業,但2014年上半年1~6月的收入出現了減少。公司表示今後要在購物中心和大賣場的建設上投入更大精力。作為第一項計劃,預計2015年上半年在河南洛陽和四川樂山將有兩個新的商業設施開業。
百貨商店行業的整體環境嚴峻到就連王府井這樣的企業也在尋求革新。由於競爭激化,銷售額很難實現增長。同時,人員開支和店舖租金等成本增加,對盈利造成了直接打擊。比如以浙江省為中心開展業務的銀泰商業集團,其2014年1~6月的決算顯示,盈利同比減少了30%。人員開支增加了25.8%,租金和照明、瓦斯等燃料費這類經營成本也上漲了20.8%。
另一方面,網購市場的擴張也不能忽視。中國網購市場的擴張十分明顯,以至於在2013年網購佔到了中國零售總額的8%,不斷逼迫百貨商店行業採取對應措施。銀泰於今年春季接受了「阿里巴巴」約7億美元的注資。銀泰的實體店與阿里巴巴的網購事業相融合,力求推動消費的增長。
對此,也有外資諮詢公司指出「中國百貨商店業績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在品牌引進和服務方面沒有實現差異化」。不論是發展購物中心,還是與網購聯動,如果不能展現出本身優勢,就無法改變被激烈競爭吞噬的局面。
(菅原透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