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拖累中國經濟的産能過剩問題,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日前採訪了復旦大學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復旦大學産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寇宗來。
|
復旦大學教授 寇宗來 |
記者:中國産能過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寇宗來:我覺得産能過剩跟我們的産業政策有關係。中國每個産業都有産業政策,然後每一個産業政策都有發展目標。它是以設置準入基準作為手段的發展政策。有一個行政性的競爭壁壘的話,已經進入的企業就容易確保利潤。但是,這種利潤又會刺激各地方政府千方百計來鼓勵當地的企業突破這樣一些行政性壁壘。這樣一來,有時候為了防止産能過剩的政策,反而又導致了産能過剩。
政府的激勵機制也有問題。中央政府下面有不同的省,每個省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體。中央政府讓地方開展區域競爭,正是這種競爭帶來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對於地方政府官員來講,GDP指標是很重要的指標。這就容易産生重覆生産,形成産能過剩。
各地方競爭意識很強。比如上海建房子,鋼材會到江蘇買,這就會對江蘇的GDP做出貢獻。但地方政府為了當地的GDP增長,會考慮在自己的區域建鋼廠。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往往參照鄰省的發展方式,佈局相類似的産業。這也會發生重覆生産,導致産能過剩。
記者:現在中央和地方在採取措施,能夠順利化解産能過剩嗎?
寇宗來:不以GDP論英雄,符合時代需求。隨著人們收入水準的提高,人們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元化。然而,現在GDP仍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因為GDP和就業相關。如果説GDP的權重還是很大的話,那産能過剩的問題將仍然存在。
記者: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方針能貫徹嗎?
寇宗來:習李領導層在經濟政策方面,更加重視市場的作用。他們的執行力度比較強。他們至少能夠直面這個問題。能夠主動面對存在的問題、有信心的人才會有勇氣來説自己的不足。這樣的領導層肯定能夠應對複雜的問題。
記者:有可能和日本等國開展有關這方面的合作嗎?
寇宗來:我覺得,中國總體是發展中國家。需要已開發國家的先進技術提高産業升級。但是,美國、日本等國家不願向我們提供核心技術。
記者:這或許是因為(中國)智慧財産權保護體制方面存在問題?
寇宗來:中國的智慧財産權保護意識越來越強。但是,像美國智慧財産權保護水準那樣的管理體系,現在還辦不到。不過,中國在不斷的改善之中。希望已開發國家更開放地和中國開展技術交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