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日經QUICK新聞日前匯總了中國經濟學家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將於10月19日發佈的7~9月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預測平均值預計為同比增長6.8%,將創下約6年半以來的新低。因內需低迷,經濟減速走向長期化的預測出現增加。
如果中國的GDP增長率跌至6%左右,這將創下自2009年1~3月(6.2%)以來的新低。法國興業銀行姚煒認為因投資需求低迷而出現的經濟減速將持續,給全球帶來很大影響。
中國統計數字的準確性也越來越令人質疑。大和證券的賴志文表示,GDP的官方數據已不是準確顯示經濟活動的標準,也有不少觀點認為2015年的實際增長率為4~5%左右。
關於6月以後中國股價暴跌的影響,荷蘭銀行經濟學家Arjen van Dijkhuizen表示出擔憂:「對中國政府管理宏觀經濟和金融風險的能力表示疑問」,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的夏樂也表示,使用本公司股票做融資擔保的企業越來越難以借到錢。
另一方面,股票投資在家庭收支中的佔比縮小,也有觀點認為「逆資産效果有限」(新加坡銀行的理查德•傑拉姆)。交銀國際的李苗獻認為,對於股價泡沫,銀行系統的參與也不多。
2015年底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預測平均值為1美元兌6.52元左右。與中國人民銀行(央行)8月下調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之前相比,預計人民幣貶值5%左右。多數觀點認為,降幅較小,提振出口的效果短期內不大(凱基證券的陳浩)。
中國人民銀行為了避免人民幣急劇貶值,斷斷續續實施買入人民幣、拋售美元的干預措施,從市場收回大量人民幣。法興銀行姚煒認為要想抵消匯率干預的效果,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不可避免,多數觀點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在今後1年內不得不多次實施貨幣寬鬆政策。
關於中國政府今後的匯率政策,有聲音表示,考慮到可能引發資金進一步外流,不會允許人民幣大幅貶值(瑞穗證券亞洲公司沈建光)。也有很多觀點預測人民幣會進一步貶值,新加坡銀行理查德表示,「為了維持出口競爭力,會允許人民幣貶值」。
關於國際貨幣基金(IMF)組織是否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有觀點認為被納入的可能性較大,新鴻基金融集團的溫傑認為人民幣匯率正在向市場化邁進。相反,也有分析稱,離納入SDR還很遙遠,三菱東京UFJ銀行的楊志表示,政府實施的匯率干預和強化外幣管理是逆向行為。資本自由化也變成次要的。
當問及可能導致經濟進一步下滑的風險因素時,回答最多的是「房地産行情的低迷」。招商證券謝亞軒指出,中小城市的庫存調整還需要一段時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粟井康夫 香港 報道
調查方法: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日經QUICK新9月中下旬以居住在香港和中國大陸專研中國經濟的經濟學家為對象,以書面方式開展調查,22人做出了回答。
2011年4~6月以後,每個季度都會針對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和相關主題進行調查,此次已是第18次。
參與調查的機構和經濟學家(以機構英語名稱排序,省略敬稱)
Asia ABN AMRO Bank (Arjen van Dijkhuizen)、澳新銀行(劉利剛)、Bank of Singapore(Richard Jerram)、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楊志)、西班牙對外銀行(夏樂)、交銀國際(李苗獻)、建銀國際(蘇國堅)、招商證券(謝亞軒)、中信銀行(廖群)、瑞信(陶冬)、大和證券(賴志文)、星展銀行(梁兆基)、高盛(宋宇)、恒生銀行(姚少華)、匯豐(屈宏斌)、摩根大通(朱海斌)、Julius Baer(Susan Joho)、凱基證券(陳浩)、瑞穗證劵亞洲(沈建光)、野村國際(趙揚)、法興銀行(姚煒)、新鴻基金融(溫傑)
Economists responding to the survey:
Arjen van Dijkhuizen,Asia ABN AMRO Bank; Liu Li-Gang,ANZ; Richard Jerram,Bank of Singapore; Yang Zhi,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 Xia Le,BBVA; Li Miaoxian ,Bocom International;Peter So,CCB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Xie Yaxuan,China Merchants Securities; Liao Qun ,Citic Bank International; Tao Dong,Credit Suisse; Kevin Lai,Daiwa Capital Markets; Chris Leung,DBS Bank; Song Yu,Goldman Sachs; Yao Shaohua,Hang Seng Bank; Qu Hongbin,HSBC; Zhu Haibin, J.P.Morgan; Susan Joho,Julius Baer; Ken Chen, KGI Asia; Shen Jianguang, Mizuho Securities Asia; Zhao Yang ,Nomura; Yao Wei,Societe Generale ; Kenny Wen,Sun Hung Kai Financial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