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19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為6.9%,放緩至25年來的最低水準。中國領導層描繪的保持穩定增長的藍圖面臨製造業産能過剩、大量房地産庫存和金融市場混亂這3大重擔。2015年名義增長率時隔6年低於實際增長率,同時通貨緊縮的陰影若隱若現。
 |
北京建設中的辦公室 |
在剔除物價變動的影響後,實際增長率低於7%,在天安門事件後遭受國際社會經濟制裁的1990年以來尚屬首次。如果根據中國發佈的名義GDP數值計算,名義增長率將為6.4%,比實際增長率低0.5個百分點。
名義和實際增長率的逆轉顯示出通貨緊縮壓力巨大。這種現象在雷曼危機之後的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其背景是,鋼鐵和水泥等中國主要製造業面臨嚴重的産能過剩。
中國粗鋼的産能過剩達到4億噸,2015年相當於日本全年産量的1億噸用於出口。由於存在超過需求的産能,企業的生産者物價指數2015年全年下降5.2%,降幅比2014年擴大3.3個百分點。
雖然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多次降息,但企業債務的實際償還負擔卻在加重。生産整體表現低迷,2015年粗鋼、水泥和平板玻璃等産量均低於上年。此外,更準確反映經濟實際情況的發電量也下滑0.2%。
此外,拉低經濟的另一個重大因素是房地産庫存的激增。截至2015年底,房地産庫存面積達到7億1853萬平方米,在2年時間裏增加了近5成。在很多地方城市,住宅銷售長期表現低迷。
一家房地産商指出,「重慶市和四川成都市的辦公樓空置率達4成左右」。由於新增投資無法啟動,2015年房地産開發投資僅僅增長1.0%。增速迅速放緩至2014年的10分之1。
此外,金融市場的混亂也構成了進一步打擊。年初以來的中國股市下跌有可能給堅挺的個人消費造成打擊。中國2015年GDP的一半由服務業拉動,但受益於股票交易增加的金融業作出巨大貢獻。如果個人逃離股票市場,增長率有可能相應地出現下降。
此外,資本外流正在加速,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也非常明顯。人民幣貶值加速將對外匯債務規模巨大的房地産等企業的業績構成打擊。中國人民銀行多次實施支撐人民幣的外匯干預舉措,但這正在産生吸走國內資金、削弱貨幣寬鬆效果的副作用。
當然,中國2015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1.4%,並未陷入物價持續下跌的通貨緊縮。中國的GDP統計數據此前就在數據的準確性和透明性方面遭到市場的質疑,不少觀點懷疑為了使之接近政府目標的7%左右,可能人為操縱了數值。
中國GDP如果按現在的匯率換算,超過排在第3位的日本的2倍,擴大至美國的約6成。但是前景不容樂觀。「化解産能過剩」,國家主席習近平18日強調要提高作為經濟減速震源的製造業的經營效率,確保穩定增長。此外,總理李克強最近表示圓珠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越匡洋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