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京真是太棒了」,3月18日,美國Facebook首席執行官(CEO)馬克·扎克伯格在自己的主頁上這樣描述在霧霾籠罩的天安門廣場跑步的情形。
中國媒體爭相報道了扎克伯格在北京帶保鏢跑步一事。他還受到了中國主管新聞宣傳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的接見,並表示讚賞中國網際網路領域的發展。
 |
訪問北京的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左)與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等進行交流 |
美國代表性的企業創始人不遠千里來到北京並對外展現與中國領導層的親密關係,這似乎可以稱之為「北京朝拜」。對此,不少網民批評這是在過度巴結中國。
在世界範圍內近16億人在使用Facebook,而在中國,除了採用特殊方法外,無法連接。 即便如此,企業還是無法忽視擁有13億人的世界最大市場。力爭在2030年之前使用戶增加至3倍,達到50億人的Facebook也是其中之一。
美國星巴克CEO霍華德·舒爾茲(Howard Schultz)以「最頻繁訪問中國的美國企業家」而自居。該公司在中國的開店數已達到2千家,在今後5年裏還計劃每年增加500家。3月,在北京召開的與政府相關的經濟論壇上,一齊亮相的是西門子、IBM、雀巢等知名歐美企業的首腦。
「我們將營造更加公平、更為透明、更可預期的投資環境,中國要始終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熱土」,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這樣強調。在經濟減速的背景下,人工費出現上漲,中國作為製造基地的吸引力出現減弱。在環境保護、産業的高度化、醫療等很多領域仍需要依賴外資的力量。
難擋新潮流
在多大程度讓中國市場公平透明取決於掌握強有力許可權的中國領導層。另一方面,新潮流也正在興起。而在其中起到推動作用的正是生活日趨富裕,需求日益多樣化的中國消費者。
29年前作為外資的快餐店率先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肯德基在中國的店舖網已擴大至超過5千家店,被稱為「外資的成功模式」。但是,隨著消費者的眼光越來越挑剔,這一成功者也在中國市場碰壁。
曾經作為奢侈象徵的肯德基如今在中國消費者眼裏已逐漸淪為「不會特意前往的店」(北京市某27歲女性)。其運營公司美國百勝集團2015年10月被迫決定剝離此前一直擔負著增長引擎作用的中國業務,將中國風險從本體分離。
購物只需要有網路就可以足不出戶,吃飯付錢與朋友分攤也只要利用智慧手機的電子結算就能輕鬆解決。不只是價格,更在意品質。這也是當前中國普通消費者心理的寫照。中國的市場正以超過世界預想的速度變化。外資企業僅靠「北京朝拜」似乎已難以看懂今後的趨勢。
「社會主義也有市場」—— 鄧小平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山田周平、粟井康夫、小高航、永井央紀、原克彥、小龍麻里子、宮本英威、加藤宏一、佐竹實、高橋里奈、山下晃、上野宜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