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一依賴出口的結構在2008年雷曼危機的衝擊下突然崩潰。由於已開發國家經濟衰退,中國的出口出現下滑。中國政府在驚慌失措之中出台了擴大內需的政策。隨著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和住宅建設的推進,中國經濟逐漸轉變為由內需拉動增長的結構。也就是説,中國經濟的引擎已經從出口産業轉向了房地産行業。
即使美國經濟呈現復甦,中國的出口也難以再像過去那樣大幅增長。其原因是受人民幣升值和進一步的擴大內需政策影響,以人工費為首,生産成本大幅上漲。雖然眼下人民幣與2015年秋季相比貶值了約6%,但10月份的出口額仍同比下滑7.3%,表現低迷。預計2016年的年出口額將連續2年同比減少。
曾經達到GDP總值30%左右的出口持續逐年下滑,2016年可能跌破20%。這似乎反映出僅依靠人民幣小幅貶值已難以恢復出口的競爭力。如果美國下任總統川普真的提高對中國産品的關稅,蘋果和鴻海將不得不將生産基地轉移到美國。
這樣的話,估計中國企業也將通過海外生産和海外投資來尋找活路。僅僅10年時間中國就開始從「世界工廠」向「世界投資人」轉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